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苹果种植技术

苹果果锈、锈果病、锈病的区别


    近年来,苹果果锈、锈果病、锈病在陕西、北京、山西等地发生迅速普遍,尤其在延安苹果优生区更严重,严重影响苹果商品果率。调查表明,果农常将这三种病害混淆在一起,将三种病害错误的用一种方法防治以及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导致防治效果差,事倍功半。为了帮助果农分清三种病害,对症下药,达到较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提高果实的商品性和优质果率,本文将三种病害从不同方面加以区别,供参考。

    1 病因或病原不同

    苹果果锈属于生理病害,属非侵染性病害,不具传染性,是由于不同品种、幼果期不合理的用药及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等造成的。

    苹果锈果病是病毒类病害。

    苹果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称为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后两种病害属侵染性病害,具传染性。

    2 发病部位不同

    苹果果锈发生在果实上,属于果实病害,在一般果园中都有,只是轻重不同。

    锈果病也发生在果实上,只在一些感病且抗病弱的品种上严重,在一些抗病品种上不表现。

    苹果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属于叶片病害,但严重时,在果实、新梢、果柄上都会发生。

    3 症状不同

    果锈症状表现在果实表面上产生的类似锈状的木栓层,发病严重时,使果面失去光泽,锈斑处酷似土豆皮。一般分为梗锈、胴锈和顶锈。梗锈不达果肩,对果品的商品价值影响不大,而胴锈和顶锈则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商品性。

    锈果病症状发生在果实上,可分为五种类型,即锈果型、花脸型、锈果花脸型、绿点型、环斑型,其中以前三种在果实上多见。且以锈果型是最主要症状类型。

    1)锈果型。这最易与果锈相混淆。该症状发生在落花后1个月,果实顶部发生深绿色的水渍状病灶,逐渐沿果面纵向扩展,并发展成为与心室顶部相对的5条规则的木栓化锈色病斑,但也有不成条状而呈不规则的锈斑分布在果面上,锈斑仅限于表皮,随果实的生长而发生龟裂,形成果面粗糙、果实呈凹凸不平的畸形果。病轻时,锈斑仅限于果顶部,有时果面锈斑不明显,果面产生许多深入果肉的纵横裂纹,裂纹处稍凹陷,病果易萎缩脱落。这是与果锈区别的关键,果锈锈斑薄而且果实不变形,不龟裂。

    2)花脸型。病果在着色前无明显变化,着色后果面上散生很多近圆形成熟时不变红的黄绿色斑块,对红色品种表现为黄红斑块。

    3)锈果花脸型。病果表面有锈斑和花脸型的复合症状。病果着色前,多在果顶部发生明显的锈斑或在果面散生斑块;着色后,在未发生锈斑部分或锈斑周围发生不着色的斑块呈花脸状。这三种在各品种上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不能截然分开,有时单独表现其中一种类型,有时三种症状类型同时存在。

    苹果锈病(又称苹果赤星病)主要危害叶片,病严重时危害果实和新梢。在叶片上,初期叶片正面产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随后发展成直径为0.5~1.0cm的橙黄色圆形病斑,病斑边缘常呈红色,稍肥厚。严重时,一片叶子上可有十几个病斑,发病1~2周后,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细小点粒,即性孢子器。性孢子器中涌出带有光泽的黏液,内含性孢子。黏液干后,小点粒逐渐变为黑色,病部组织变厚变硬,病斑正面凹陷,背面隆起产生丛生淡黄色毛状物(或细管状物),即锈孢子器。在果实上,发生在幼果,果面产生近圆形的黄色病斑,以后在病斑周围产生丛生毛状物的锈孢子器,病果生长停滞,多呈畸形。另外也危害枝梢和桧柏。在枝梢上病斑为梭形、橙黄色,后期病部龟裂,易从病部折断。在7~8月病菌侵染桧柏小枝形成直径3~5mm的球形瘿瘤。

    4 发病规律不同

    苹果果锈最易发生在落花后30d(天)内,到生理落果期就不易发生果锈。但在严重年份,一般有2次发病高峰。第1次在6月中旬,第2次在7月中、下旬。

    苹果锈果病通过嫁接传播,而病株汁液、花粉和种子不能传病。嫁接换种后,潜育期为3~27个月。结果树发病时,先是个别枝条表现症状,经过2~3a(年)才扩展到全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苹果 桧柏 品种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