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玉米种植技术 > 玉米疾病

玉米主要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很重视自然界病虫的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而忽视了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预防。在生产实践中,玉米多种生理病害的发生,常造成严重的损失,而这些生理病害只要人们注意,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避免或减轻。我们在玉米育种和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几种生理病害,通过采取防治措施,减轻或避免了此种病害带来的损失。

    1 死苗和弱苗

    1.1 症状

    玉米发芽受阻,幼苗不能正常生长,植株矮小,叶片衰弱黄瘦,生长停止,形成弱苗,甚至死苗。

    1.2 发生原因

    1.2.1 种子播种过深或过浅 由于整地粗放或在田间土壤湿度过大时播种过深,种子由于缺氧而引起闷种死芽,即使长出幼苗也因地中茎的伸长,胚乳养分消耗过多而生长瘦弱,不易成活。在土壤干旱、土温较高、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播种过浅,种子也因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而导致发芽受阻,出苗迟缓或出土即干死。有时,种子虽能在地表发芽,也终因根系不能深扎,形成弱苗,造成缺苗断垄,直接影响产量。

    1.2.2 土壤结构不良,耕作不当 玉米苗期对土壤结构特别敏感,土壤的漏耕地段和板结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和升温,致使玉米的芽鞘不能穿破土层。这种硬土块透水性差,其土壤微粒结构紧凑,种子因吸水困难而发芽受阻,造成种子发芽障碍或不出苗。

    1.2.3 播种过早,播量不当 因抢墒而过早播种,常遇春寒低温造成发芽缓慢,引起种子发霉或烂芽,结果导致缺苗或出苗不整齐。播量不当,再加上种子质量差、发芽率低,造成出苗不齐不全。若播量过多或间苗太迟,导致幼苗拥挤,光照不足,有机营养减少,形成弱苗。

    1.2.4 地下害虫 播种后种子被地下害虫啮食,这种情况在墒情不足的土壤和绿肥茬田种植玉米更为严重。

    1.3 防治方法

    1.3.1 提高耕田质量 要掌握宜耕期,土壤太湿翻耕后,因机械碾压形成不易打碎的硬土块;土壤太干则不易耕碎原有土块。此外,要掌握耕翻深度,耕层过深对瘠薄地来说会形成耕作层肥土下翻,降低土壤肥力;耕层过浅,对一般土壤来说,又达不到熟化土壤、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1.3.2 做好种子处理 首先要精选种子,做好发芽试验,一般要求发芽率不低于90%。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应在播前晒种,这样可以促进种子的后熟和酶的活力,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1.3.3 提高播种质量 首先是播种深度要一致,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播种方式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播深以3.95~6.6cm为宜,干旱时可适当加深。其次是要掌握播量,及时间苗,保证苗全苗壮。

    2 空秆

    2.1 症状

    玉米空秆又叫“空身”,是指植株不结果穗或有果穗而无子粒。一般空秆株在苗期基部为圆形,叶片发紫,顶端浓绿发紫,叶脉相间有白色透明的斑点或条痕,拔节期植株细弱矮小,叶片淡绿、窄长,与茎的夹角小。

    2.2 发生原因

    玉米空秆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是遗传原因,二是因果穗发育时期体内缺乏碳、糖等有机营养或营养失调而形成。

    2.2.1 过度密植 不考虑茬口、地力、施肥水平和品种特性,留苗过多,密度过高,田间布局不合理,造成玉米个体发育不良,使空秆率增加。

    2.2.2 植株之间生长不平衡 播种过早、种子大小不整齐、播种深浅不一、盖土厚薄不匀、施肥不均,都会造成幼苗参差不齐,长势强弱不一,这样势必造成大苗欺小苗;苗大的根深叶茂,生长旺盛,争光夺肥;苗小的则缺乏营养,生长细弱,发育不良,果穗的分化与发育受到抑制,自然正常发育果穗少。

    2.2.3 肥水供应不能满足玉米生育的需求 玉米雌穗分化一般在出苗后60天,此时土壤中如果缺乏足够的、全面的营养以及充足的水分供给,会导致玉米发育不良,植株瘦小叶黄,光合面积小,叶片制造有机物就少,不能满足果穗分化期对养分的需求,空秆增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品种 种子 空秆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