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水稻种植技术 > 稻虫防治

2011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我县水稻病虫暴发频繁,危害严重,防控压力大,及时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对确保水稻生产和粮食生产安全意义重大。根据全省农作物病虫害趋势会商会专家分析,预计2011年云南省重大病虫草鼠害呈严重以上发生态势,其中稻瘟病、稻飞虱呈偏重发生态势,为做好2011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危害损失,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2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2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稻田常规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杜绝使用高毒农药和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品种。 

  二、防控策略

  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重大病虫为主攻对象,抓住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期,做好害虫主害代和病害流行关键期的防控,主推绿色防控技术,注重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稻田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水稻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 

  三、防控技术措施

  稻飞虱:在水稻孕穗前要发挥天敌自然控害和植株补偿作用,减少用药,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于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防治,优先选择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抓好水稻药剂浸种或拌种和秧苗期稻飞虱防治,打好秧田送嫁药,分蘖初期及早防治,预防白背飞虱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稻纵卷叶螟:重点做好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的防治,卵期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压低种群数量,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选用药剂防治,防治指标百丛50个束尖。

  螟虫:水稻分蘖期防枯心,破口抽穗期防白穗。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翻耕沤田,压低虫源基数。各代蛾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坚持二化螟分蘖期枯鞘株率达到3%、孕穗后期至抽穗期每亩卵块数达到50块的稻田,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防治。三化螟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的稻田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防治。

  稻瘟病:稻瘟病的防治强调预防为主,在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抽穗期做好叶瘟和穗瘟的预防。种植抗病品种,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避免过量和过迟施用氮肥。秧田打好送嫁药,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实施药剂防治,破口抽穗期施药预防穗瘟。

细菌性条斑病:加强植物检疫,选用抗病稻种,对稻种进行消毒,药剂浸种,整治排灌系统,防止漫灌、串灌。施肥时适当增施磷、钾肥,防止过量、过迟施用氮肥,大雨过后,应立即排水,可撒施石灰、草木灰,抑制病害的流行扩展,对发病田块及往年重发区和低洼积水田块应及时进行施药防治,气侯对发病有利应连续施药2-3次,每7-10天一次。

  纹枯病:重点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防治。加强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蘖末期晒好田,当田间病丛率达到20%时进行药剂防治。

白叶枯:加强检疫工作,选择抗病品种,消灭菌源及时处理带病稻草,将病稻草做燃料或沤肥(充分腐熟)切不可直接还田或扎秧用。种子处理,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分蘖末期以后应少施或不施氮肥,水分的管理要注意保持浅水勤灌,严防深水淹苗,分蘖末期适度搁田,灌浆后期湿润维持至黄熟,及时开展药剂防治,秧苗三叶期及移栽前各喷1次药剂预防,当大田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喷药防治,每隔5-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稻曲病:选用抗性品种,种子处理,避免过量和迟施氮肥,提高水稻抗病性。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开展预防,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药,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采取“抓秧田保大田,抓前期保后期”的“治虫防病”策略,做好秧田和本田初期稻飞虱的防治。重点抓好药剂拌种或浸种及带药移栽,秧田和本田初期带毒白背飞虱迁入时,选用速效和持效药剂并配合抗病毒剂防治。

  四、专业化防治主推技术

   (一)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

  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浸没稻桩7-10天,可杀死70%-80%的螟蛹,有效降低虫源基数。冬种田在收获后及时耕沤,也有一定灭螟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品种 二化螟 稻瘟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