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食用菌栽培技术 > 平菇种植技术

春末夏初栽培平菇常遇异常现象和处理措施




    四、有的料袋中间出现大量菇蕾原因: 

    一是装料不紧密,料与袋之间有空隙;二是灭菌时压力过大,胀破料袋或使料袋鼓起;三是装料或搬运中料袋刺破;四是菌丝生长阶段培养环境不适,如温差过大,光照较强,空气湿度较高等,均会促使料袋中部产生子实体原基。 

    处理措施 

    一是装料时要边装边压实,外紧内松,使培养料与袋壁紧密接触,不能留空隙;二是装料搬运要小心,避免料袋破损,蒸料后要缓慢放气;三是创造适宜菌丝发育的环境条件,培养室应进行遮光,保持温度恒定,相对湿度维持在70%左右。菌种培养室和出菇场地要分开。 

    五、出现烧菌现象原因: 

    烧菌是菌丝生长环境内的温度过高,如培养室温度达30℃以上时,就超出了菌丝生活力范围,室温达40℃时,菌棒就会发生烧菌,造成菌丝死亡。 

    处理措施 

    培养室内应保持恒温发菌,温度不能超过30℃。当培养室内温度超过30℃时,要及时翻堆、通风降温。为避免发生烧菌现象,夏季栽培最好在凉爽的室内进行,菌袋以单层排放为好,袋中插一支温度计,以观察料温变化。若温度较高,应及时向地面上洒些冷水,打开门窗进行通风等,采取降温措施。需指出的是培养料内温度一般比室温高3~5℃,应引起注意。 

    六、菌丝未满袋出菇 原因: 

    一是菌丝培养阶段环境条件不适宜,如培养料过干或过湿;装料时压得太紧;培养基内营养成分差;光线过强;温差太大;酸碱度不适宜;菌种菌龄太老等,使菌丝生活力减退。 

    处理措施 

    创造适宜菌丝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包括配料、含水量、酸碱度、温度、光照等,都要适合于营养生长的需要;二是选择优质、洁白、粗壮和生活力强的菌种。 

    七、培养料变酸发臭 

    培养料装袋灭菌接入菌种之后,料内会散发出一股酸臭味,影响菌丝生长。原因:一是培养料不够新鲜和干净,带有大量杂菌,特别是用了陈料,在消毒灭菌不彻底的情况下,由于料内的各类霉菌大量繁殖孳生,使培养料酸败,便产生一股难闻的酸臭味;二是拌料的水分过多,料内氧气供应不足,使嫌气细菌和酵母菌乘机繁殖,导致培养料腐烂变质;菌丝培养阶段,由于料袋重叠,料温增高,使杂菌生长速度加快;三是麦粒菌种与料袋紧密接触,由于袋壁冷凝水浸泡麦粒,使菌种腐烂;四是料内氮素营养过高,与加入的石灰起化学反应,产生氨臭。 

    处理措施 

    一是栽培前要选好原料,采用新鲜、干净、无霉变、无结块的培养料,拌料前在日光下曝晒2~3天;二是拌料时控制水分,勿过干过湿,棉子壳和水之比以1:1.3~1.4为宜,其他作物秸秆加水量以1:1.4~1.5为好,水中加入0.1%~0.2%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三是酸臭味过重的培养料,应及早从袋内倒出,加入2%石灰水进行调节,使pH值达7.5左右,含水量达60%左右,重新播种栽培;四是如氨气过重,可加入2%的明矾水拌匀除臭。也可喷洒10%的甲醛配合溶液除臭;五是培养料如已腐烂发黑,只能作为优质肥料入田而不能用于栽培。栽培场地散布的臭味,可喷撒除臭剂除去。除臭剂配方是:硫酸亚铁5份,硫酸氢钠95份,磨成粉在常温下充分搅拌即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平菇 灭菌 腐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