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是现代畜牧繁殖技术在养猪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它对降低公猪的饲养成本,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减少疾病传播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制约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应用的一大障碍,就是母猪的受胎率比本交相应较低。而要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涉及到既要饲养管理好猪,促进种公猪生产出质优量多的精液,母猪早发情多排卵,又要科学处理精液,适时适量给母猪输精等措施,笔者就这些主要技术措施作如下简述,仅供参考。
1、科学饲养与利用种公猪,使公猪生产质优量多的精液。影响种公猪精液的产量与品质的因素包括年龄、营养、气温和利用强度等。要提高同一品种公猪的产精量与精液品质,在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中应做到:
①科学配制种公猪的日粮,使其营养能充分满足其生理需要。适宜的营养是促进公猪生理功能充分发挥的基础。据报道,在一定范围内,日粮中粗蛋白每下降1个百分点,精液产量下降10%。而长期饲喂蛋白质过多的日粮,又会使精子活力降低,精子浓度减少。同时,长期饲喂含10%未脱毒普通菜籽饼的日粮,会影响公猪的精液品质,使精液稀薄、活力减弱,异常精子高达17.98%;饲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A、E和矿物质中的硒、钙、磷等物质含量与配比有欠缺,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种公猪的精液品质与产量。因此,为保持种公猪的种用何况,必须足量按质供给所需的营养,做到在依据相应种公猪的饲养标准进行配方设计时,一是要考虑不同的季节、特别是冬季,应分别配制使用不同营养浓度与成份的饲粮,以满足其生理需要。如在夏季高温地区为减缓种公猪热应激的影响,应提高饲料中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单位营养内的饲料体积,增加营养浓度。并注意添加氯化钾、碳酸氢钠等电解质和维生素C等抗应激物质,以提高猪的采食量;二是要正确选用饲料,尽量选用营养价值高、又属于生理酸性的原料配制,对于未经脱毒的菜籽饼或棉籽饼不应选用,即使选用,使用量也不应超过3%;三是应根据生产实际应用效果,不断改进与完善饲养配方,使其产精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②饲养适龄种猪,及时淘汰老龄及低产种猪,建立起高产猪群。一般情况下,种公猪采精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至高峰期后则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对于杜洛克、汉普夏、约克夏和巴克夏4个品种的种公猪,在不同年龄精液产量的趋势为,种公猪在5岁前精液产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岁以后采精量则逐年减少。生产中在注意淘汰低产种猪和在春产的仔猪中选留后备种猪,为建立高产群打下良好的基础上,要根据种公种的产精量,及时淘汰5岁以上的种公种,多饲养3―4岁的种猪。
③做好种公猪的防暑等应激工作,保证四季均衡供精。在自然条件下,种猪的产精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随之波动。在属冬干夏湿的低纬高海拔高原季风气候的地区(气温在6.3―11.2℃),种公猪采精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少,气温越低,采精量越多,且气温下降采精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气温上升采精量减少的幅度,8月至翌年1月是采精量最多的时间。在一年四季中,不同季节的采精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报道不一致,有的报道为秋季>春季>夏季,有的为秋季>冬季>春季,有的为春季只有秋季产量的87%,有的为冬秋季>春夏季,且产量高30%。但总体上说明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季节内的精液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生产中要做好种猪防暑应激工作,既要调整饲料配方,添加抗应激添加剂,促进猪足量采食,也应采取物理措施做好防暑等应激工作,促使其产精能力得以充分表现。同时,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采取人工控制光照,使每天光照时间在8―10小时内。
④控制好采精频度,以最大量的采精。适度的采精频率是保证公猪旺盛性机能和较高精液产量的主要措施。据报道,月采精10―15次,平均采精量可达259.17±66.06毫升;月采精10次以下或15次以上,平均采精量仅244.33±73.18毫升。从月采精总量看,以每月采精15次者量最高,再增加采精次数,月采精总量反而减少,间隔时间过长也降低采精量。因此,对于成年种猪,建议月采精频率应为隔日采精一次为宜。
⑤熟练掌握采精技术,以增加射精量。采精技术的熟练程度也是影响采精量的因素之一。据报道,采精员的采精技术熟练程度,可使采精量相差18.1毫升。用一级采精员采精,每次采精量比等外级采精量增加22.6毫升。同时,每次尽量延长采精时间,可增加射精总量。因此,要加强采精员的技术培训,使采精员能熟练掌握徒手采精法的“握、拉、擦、收、送”四个主要环节的操作技术要领,使种公猪能充分射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8/2011-07-04/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