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母猪饲养

母猪繁殖障碍的处理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有传染性疾病引起的,也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母猪非传染性不孕症主要包括青年母猪初情期迟缓、经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配种后不受孕、发情微弱以及卵巢囊肿。

一、初情期迟缓生长发育正常的大型后备母猪,若达7月龄后仍未见发情的,即可视为初情期迟缓。

(一)原因①卵巢发育不全:多发于长期患慢性消化系统病、慢性呼吸系统病、寄生虫病的小母猪。由于卵巢发育不全,使得卵巢内没有大的卵泡发育以致不能分泌足够的激素引起发情。

对患猪剖检观察时可发现卵巢小而没有弹性,表面光滑没有凹凸形状。即使有卵泡发育也形如米粒,发育不到大豆粒大小,也找不到以往曾经发过情、排过卵的痕迹。

②异性刺激不够:猪的初情期早晚除遗传因素决定外,同时与后备母猪开始接触公猪的时间有关系。有实验证明,当小母猪达160―180日龄时,用性成熟的公猪进行直接刺激,可以初情期提前约30天。同时证明,公猪与母猪每天接触1―2小时产生的刺激效果与公猪和母猪持续接触产生的效果一样,用不同公猪多次刺激比用同一头公猪多次刺激效果好。

③饲养管理不当:后备母猪在培育期间由于营养水平过低或过高,造成母猪体况过瘦或过肥都会影响其性成熟的正常到来。有些体况虽为正常,但在前期饲养中,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E、生物素等养分,性腺发育受到抑制,性成熟会延期到来。再者,每圈饲养4―6头为宜,单圈饲养1头对母猪的发情有不利影响。过分拥挤及频繁打斗可导致初情期延迟。

④安静发情:个别青年母猪已经达到性成熟年龄,体内卵巢活动及卵泡发育也正常,却迟迟不表现发情症状或在公猪存在时不表现站立反射。这种现象叫安静发情或微弱发情。

微弱发情可采取一定措施,母猪可以受孕。

这种情况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引进猪种及培育猪种,发情表现不明显,尤其后备母猪。

(二)防治

对发情迟缓的母猪,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①营养调控:体况瘦弱的母猪应加强营养,短期优饲,补喂优质青绿饲料,使其尽快达到7―8成膘;对过肥母猪实行限饲,多运动少给料,直到恢复种用体况。

②管理措施:对母猪进行调圈处理。公猪刺激。过肥母猪进行饥饿处理,与以前饲料减半。

③激素诱导:对不发情后备母猪肌注800―1000单位孕马血清诱导发情和排卵,再注射600―800单位HCG可在3―5天内表现发情和卵泡成熟排卵。

④考虑遗传因素:采取多种措施,母猪在9―10月龄还不见初情期的,可能为遗传原因或其他原因,应及时淘汰,以免造成更多的损失。

二、母猪断奶后不发情(乏情)

经产母猪断奶后的再发情,由于季节、天气、哺乳时间、哺乳头数、断奶时母猪的膘情、生殖器官恢复状态等不同,发情早晚也不同。特别是对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一般规律是:断奶后由于黄体的迅速退化,卵泡开始发育,到第3至第5日可见外阴部发红肿大,到第7日便可配种。夏季高温、高湿季节母猪断奶后再发情的时间稍有推迟,一般不超过断奶后第10天大部分猪便可配种。

异常情况:第10天以后仍不发情,考虑改善饲养管理。

第15天以后仍不发情,应作不发情猪处理。如果我们不好确定,可以等候一个情期的时间。

(一)原因

①年龄胎次:正常情况下,85%―90的经产母猪在断奶后7天表现发情。却只有60―70%的后备母猪在首次分娩后第一周发情。这就是全世界养猪业普通表现的二胎母猪不发情的现象。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后备母猪身体仍在发育中,按体重来讲,没有完全达到体成熟;后备母猪在第一胎哺乳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哺育的现象,从而使母猪子宫恢复过程处长。

与这一问题同时产生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二胎母猪产仔数降低。但如果采用激素的方法,这一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②气温与光照:

高温:夏天环境温度达到30℃以上时,卵巢和发情活动受到抑制。7、8、9月份断奶的成年母猪乏情率比其他时间断奶的高,青年母猪尤其明显。这些母猪不发情时间可以超过数十日。季节对舍外和舍内饲养的母猪发情影响都很明显。每日光照超过12小时对发情有抑制作用。

③猪群大小:断奶后单独圈养的成年母猪发情率要比成群饲养的母猪高。原因是随着猪群的增大,彼此间相互咬架,增大了蹄肢病和乳腺病的发生,营养吸收效果变差;公猪和人工观察发情效果变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处理 小母猪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