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母猪饲养

母猪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


一、前 言

根据民国八十四年版台湾农业年报资料显示,目前台湾地区养猪户共有27,324户,种公猪63,565头,种母猪1,270,667头,候补母猪135,902头,年生产猪只头数15,596,885头,年死亡猪只头数1,475,983头,全年供应屠宰头数达13,860,000头;本省畜牧年产值124,558,720千元,占农业生产总值之33.3%,并占农畜产品之43.73%,其中猪只生产总值为75,279,426千元,占有26.43%,由此可知养猪事业在本省农村经济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省土地面积有限,可用之劳动人力缺乏,另随着环保意识的高涨,养猪事业也有必要类似工商业一样讲求所谓的效率问题,亦即必需重视养猪的生产效率,才能使得养猪事业成为一种永续事业。

养猪的生产效率可以就种公猪、种母猪、仔猪、肉猪等方面加以探讨,其中又以如何改善种母猪生产力最被业者所重视。如就上述之年生产猪只头数、年屠宰猪只头数、以及种母猪数加以探讨,每头种母猪之年生产猪只头数与屠宰头数分别为12.3头与10.9头,可见提升母猪生产力之空间仍然很大。本题目拟就影响母猪生产力的因素,母猪之管理目标、以及如何提升母猪之生产力等方面加以探讨。

二、母猪之饲养管理及目标

从女猪开始,母猪的繁殖周期包括怀孕期、哺乳期及离乳至受胎期间,各阶段都有不同的管理及目标。

(一)怀孕期母猪之饲养管理

此期着重防止流产与死胎之发生。

1.怀孕前期

(1)给与足够维持体重的饲料量,并避免缺乏钙,导致母体健康损害与胎儿发育之不良。

(2)应避免怀孕母猪之群饲与拥挤,以防止流产与死胎之发生。

(3)怀孕90天时应驱除内外寄生。

(4)隔离治疗食欲不振、体温上升及其他临床异状之母猪。

2.怀孕後期

(1)减少热紧迫之影响,避免增加每胎死仔猪头数和减少出生活仔猪数。

(2)适当的增重25~30kg,使出生仔猪体重达1.3~1.5kg之目标,避免导致离乳後发情之延迟、生理失调与恢复困难。

(3)预定分娩前5~7天赶入分娩栏待产。

(二)分娩之饲养管理

母猪呈现不安并有乳汁可从乳房挤出时为将分娩的徵候,此期着重於如何减少分娩过程仔猪之死亡率及注意营养卫生管理。

1.供给母猪适当之饲料与充分之饮水,分娩前後1~2日可视需要不喂料或仅给少量饲料,然後逐渐增加饲料,另需预防发生便秘。

2.一般母猪分娩一窝仔猪约需2~3小时,如有难产(二头仔猪产下之间隔超过30分钟者)或分娩时间过长之母猪,则应加以协助。

3.避免干扰分娩时之母猪,因不必要之干扰将导致肾上腺皮部素分泌的增加,会中断催乳素的分泌,以致干扰子宫收缩,导致延迟分娩,增加死胎之机会。当母猪呈现焦虑不安时,应即将生下之仔猪移走或放於保温箱中直至分娩结束,以免造成损失。

4.母猪之胎盘约经一小时後排出,注意应立即拿掉,并进行产道之清洗消毒工作。

5.分娩後仔猪的处理

(1)先以乾布擦乾仔猪外表,然後放置保温箱内。

(2)行仔猪之剪齿,剪齿前後均需消毒,剪齿後须以棉花棒沾有机碘或龙胆紫消毒仔猪的牙龈部位。而剪耳号、剪肚脐、剪尾後用浓碘酊或龙胆紫消毒仔猪被剪部位,可避免仔猪的扁桃腺肿大、脑膜炎、关节肿大之发生。

(三)泌乳期之饲养管理

此期着重母乳之分泌量、母猪之合理失重、仔猪之正常发育与育成率。

1.泌乳期母猪应维持适当的背脂厚度,使母猪有一个较长的使用年限和良好的繁殖性能。一般背脂厚度之变化受胎次、产仔数、饲料、环境所影响。

2.母猪分娩後第二天应注意按摩检查乳房,若母猪食欲差,应测量体温,检查是否罹患产褥热或乳房炎,以便适时的治疗。

3.适量提高泌乳期饲料有增加仔猪育成率及每胎仔猪增重之趋势。

4.母猪之泌乳量一般於分娩後三周达最高峰,而後乳量逐渐不够所需。此时应注意教槽饲料之供应或实施分段早期离乳,以减轻母猪之哺乳负担。

5.泌乳期母猪之失重主要视窝仔数大小、母猪泌乳能力、以及饲料养分摄取量而定。窝仔数大泌乳能力佳之母猪可提早离乳,以避免过度延长再发情时间。由於母猪需要时间与饲料来补充其生理上所损失的体组成,因此应特别注意瘦肉型母猪和夏季饲养时重视饲料内油脂之添加。

(四)离乳母猪之饲养管理

1.离乳日龄应和发情配种日期相配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畜牧 种母猪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