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母猪饲养

提高规模猪场母猪生产效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3.5适时断奶。适时断奶,是提高母猪的年产窝数和促使仔猪生长发育重要措施。一般认为经产母猪在产仔后21―28天,青年母猪在35日龄左右为宜。断奶方法应在夜间把母猪赶走,留仔猪在原圈饲养,以减少环境应激,促进生长发育。但断乳仔猪在母猪离开后,应维持原圈饲养1周;转入保育舍后,维持原有饲料1―2周;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

4、做好综合防疫保健工作,保证猪群安全生产。做好防疫保健工作,是保证猪群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要根据当地及周边地区疫病的流行特点从四个方面做好综合防控工作,使疫病发生概率降低到最低:

4.1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是净化养殖环境,预防控制疫病的常用措施,包括生产前的消毒、生产过程中的消毒和生产后的消毒。凡进入猪场的人员,一律先经过猪场大门口进行脚踏池(垫)、消毒液洗手、紫外线照射5分钟后方可入内。对每批母猪转走后要对产房进行彻底的消毒,空栏5―7天后再转入下一批母猪。全场大消毒每周进行1次,遇到疫情时适当增加消毒次数。母猪生产期间应坚持每周带猪消毒2次。带猪喷雾消毒要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如百毒杀、碘制剂),并轮换交替使用消毒药,提高消毒效果。消毒时间应选择在傍晚,光线较暗时,喷雾时喷头向上,雾粒在80―120μm之间,过大下落太快起不到消毒作用,过小容易吸入肺部,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喷雾量按15ml/m3,在发生呼吸道病或免疫前后三天暂停消毒。

4.2做好免疫工作。在仔猪生后20日龄前进行猪瘟疫苗首免,28日龄注射口蹄疫疫苗,30日龄副伤寒免疫,60日龄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对母猪在产前60天注射蓝耳病灭活疫苗,产前30天注射伪狂犬病疫苗,产前20天注射大肠杆菌多价疫苗,产后20天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产后30天注射口蹄疫苗。并根据当地疫情动态适时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4.3药物预防。母猪产前2天直至产后3天内,投喂土霉素等抗菌素进行预防。仔猪在1、7日龄分别注射先锋霉素,仔猪会采食后则投喂土霉素等抗菌素进行预防。仔猪腹泻用口服补液及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

4.4合理驱虫。寄生虫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不仅造成营养的浪费,而且使猪只免疫应答迟钝,抗病力下降。因此,确定猪群科学合理的驱虫程序,定期驱虫对猪群的健康生产十分重要。一般认为:母猪在产前2―3周内,公猪每年春秋各驱1次,断奶仔猪在转入保育舍后驱1次,间隔1周再重复1次。驱虫应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并配合使用,提高驱虫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免疫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