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现代规模化养猪饲养管理纲要


杂交模式:杜长大、杜大长、PIC配套系、迪卡配套系等具有体躯长大、生长快速、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等优点,最好选用三、四、五元杂交,发挥遗传优势及杂交优势。

饲料是养猪的基础,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70%-80%。饲料中主要含五大营养要素,只有科学配方组成的配合饲料,才能使猪只正常发育、生长迅速。优质饲料才能使优良品种的猪生产性能充分表现出来。

影响养猪效益的因素:管理、市场、品种、营养、防疫等,其中管理应在第一位;在猪病防制上,管理也是在第一位!科学养猪技术,以种、料、养、管、防为五要素。

管理正规化,生产程序化,办公电脑化是现代养猪的特点。

在所有被采用的管理技术中,排在第一位的可增加利润的策略是早期断奶和全进全出制相结合的方法。

全进全出的含义:以周为生产节律(1-3万头场以周为生产节律)安排生产;把同类猪群按生产节律分成批次从各个相互独立的单元一次性地转入转出;冲洗、消毒、空栏时间1周左右。

生产技术重要参数指标: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2.2窝,提供20.0头以上肉猪,肉猪达90―100公斤体重的日龄为160天左右(23周),配种分娩率85%,胎均活产仔数10头,全期成活率90%以上,全场料肉比3.2以下。

均衡的满负荷生产计划:如某万头场每周配种24头,每周分娩20胎,每周活产仔200头,每周断奶仔猪190头,每周保育成活184头,每周出栏肥猪182头。

1-3万头场以周为节律;一年按52周计算;按基础母猪470-500头计划。

生产流程:

待配母猪阶段。在配种舍内饲养空怀、后备、断奶母猪及公猪进行配种。妊娠母猪放在妊娠母猪舍内定位栏饲养,在临产前一周转入产房。

母猪产仔阶段。母猪按预产期进分娩舍产仔,在分娩舍内4周(临产一周,哺乳三周),仔猪平均21天断奶。母猪断奶当天转入配种舍(先在运动场饲养3天),仔猪原栏饲养7天后转入保育舍。

仔猪保育阶段。断奶7天后强弱分群、仔猪平均两窝并一栏,转入仔猪保育舍培育至8周龄转群,仔猪在保育舍饲养4周。

肥猪饲养阶段。8周龄仔猪由保育舍转入肥猪舍饲养15周,预计饲养至23周龄左右,体重达90―100公斤出栏上市。

以实际存栏成年(基础)母猪数多少来区别猪场规模的大小较为确切;如果准确计算一个猪场的存栏成年母猪数,则应按饲养日计算;考评一个猪场的生产指标如年产胎数、胎均产仔数等,都应在按饲养日计算的平均存栏成年母猪数的基础上进行。

猪场存栏猪结构:国内先进的万头规模猪场基础母猪应少于500头,平时总存栏5000头左右(其中基础母猪为470-500头).合理的母猪胎龄结构是保证较高生产水平、正常生产的前提。

母猪使用年限3年,年淘汰更新率30%左右。

控制合理的存栏猪结构,是控制生产的最有效方法。

如某万头场标准存栏:

妊娠母猪数=360头;临产母猪数=20头;哺乳母猪数=60头

空怀母猪数=30头;后备母猪数=48头;成年公猪数=20头

仔猪数=800头;保育猪=760;中大猪=2949

合计:5053头(其中基础母猪为470头)

新场与老场的后备猪计划:新场分批引进后备猪,月龄结构要适合配种计划要求,一般所有后备猪初配完成需要4.5-5个月时间,即20周(20周后有断奶猪参加配种).如万头场每周配24-25头,共需合格后备猪约500头,购入后备猪约需550头(配前淘汰率10%)。

满负荷均衡生产:以周为单位安排生产、调控生产,保证均衡满负荷生产。其中满负荷均衡配种是关键.老场的成年猪淘汰计划与后备猪的补充计划要有年、月、周均衡计划,成年母猪年淘汰率30%,万头场每年约需补充150-180头后备母猪。

一个万头场生产线员工一般应为16人,全场员工20人左右。

新场每周一次,老场每月一次生产例会及员工培训比较合适;员工培训对提高员工素质及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正规化管理的猪场都有固定的每周生产流程,每天甚至于每时做啥工作都是有规律的。

用各项制度、操作规程指挥生产。

猪场的报表体系要科学、实用、精简、准确、准时,统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生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早期断奶:21天断奶+高水平的乳猪饲料+高水平的管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相结合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