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浅谈大型种猪场如何做好选育种工作



6、核心群种猪的繁育过程中,要注重种猪的年龄结构,及时选留后备种公、母猪,合理更新种猪群体的血缘。种猪血缘更新后,母猪的选配计划必须跟着更新,其选配的结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核心群后备公猪调教成熟后,连续配上10~15窝,保证种猪血缘的延续不至于丢失,连续选配使其后代集中在某段时期内出生,环境条件大体相同, 测定评估用于比较选择的数据更有可比性,在种猪血缘内选择优秀后代的依据也更为科学。
7、在核心群母猪群体中,各个独立血缘的母猪数量并不是均衡的,往往是繁殖生产性能优良、体形外貌与肢踢结构好的占优势比例,因此,在种猪的选配时,各个独立血缘的种公猪需求量是不一致的,与占优势比例母猪群体的亲缘相关系数最小的该独立血缘的种公猪需求量最大,应多选留供使用。在现实生产的选种选配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种公猪的血缘结构问题,也要注意种母猪的血缘结构问题,两者是互动的、关联的。
8、对于某个血缘种公猪下一代的选留,还要看原公猪的生产使用状态来决定选留的方式、时间,保证能够衔接上,不至于丢失;种公猪站要随时反映现役公猪的使用情况,有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对表现不佳者,应及时重新选留该血缘的种公猪。
9、核心群种猪选择的基本标准是:种公猪选留要求品种特征明显,肢蹄结构优秀,背臀肌肉丰满,生殖系统发育正常,收腹良好,性欲好,根据测定评估数据和现场观察来决定。种母猪选留要求品种特征明显,肢蹄结构优秀,生殖系统发育正常,奶头数量足够,排列整齐,发育良好,根据测定评估数据和现场观察来决定。无论种公猪或者种母猪,都要在同一血缘内比较后,选择最优秀者留种,种公猪尤其要这样比较后才决定选留哪一头。
10、使用国内外先进的种猪生产育种软件,如《GPS种猪生产育种系统》,科学地设置和收集测定数据,将种猪的系谱资料、测定资料等输入电脑,应用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快速准确的运算,大大提高了种猪育种工作的数据处理效率。例如:使用种猪育种软件,我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计算并制定种猪的选配计划表:运行该软件的“种猪选配计划表制定”项目,在设定种公、母猪之间的最大亲缘相关系数的情况下,由电脑计算并制定最优化的《种猪选配计划表》,该表按要求列出了所有核心群母猪各自所对应的符合亲缘相关系数限制条件的可供选配的现有种公猪号码。根据该选配计划表,执行者(或配种员)按照预先设定的育种方案,兼顾各品种猪血缘间、血缘内的配种比例,进行种公、母猪的选配,才能实现预期的育种目标。
(二)场内种猪遗传评估测定
场内种猪遗传评估测定的方法比较多,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所有的评估测定结果都是用来比较选择血缘内和血缘间优秀种猪的,以期达到当初设定的育种目标。 总结与讨论 要想成功的办好一个新的大型种猪场,除了做好育种工作外,还要从多方面建立起科学的、配套的运作体系,如场址的选择、生产设备、种猪的引进、种猪的生产管理和完善的防疫制度等,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可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1、场址的选择:种猪场的场址选择要求地势开阔、通风良好、干爽舒适,远离公路的主干道,离城镇和自然村落的居住地较远,具备有良好的自然防疫条件,适宜养猪生产。
2、生产设备:目前大多数大型的种猪场都已经采用先进的机械化养猪设备,整体设计要求科学合理,因地制宜。
3、种猪的引进:这是一项很关键的工作,所引进的种猪群体必须具有健康水平高、抗病力强、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引种时,要求各个品种种猪的独立血缘数目及其比例足以保证封闭育种期间能够运作。
4、种猪的生产管理:一般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模式,生产出规格化、标准化的优良产品。
5、完善的防疫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养猪生产的保证;防疫是猪场管理工作中一项首要的、长期的工作,是养猪企业成败的关键。俗话讲:“收多收少在管理,有收无收在防疫”,可见防疫的重要性。传染病的流行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防疫工作要围绕着这三个环节展开,生产管理上采用“全进全出”的模式。根据“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卫生防疫制度,保证生产的顺利实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群体 种公猪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