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浅谈大型种猪场如何做好选育种工作

零零社区网友  2006-08-15  互联网

推荐:购买《科学养猪系列》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前言 种猪的选育种是每个大型种猪场的核心工作,其相关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种猪群体质量,进而影响到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特别是新建的大型种猪场在种猪选育种工作方面有许多值得关注的方面,提早意识到某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提高种猪群体的生长与繁殖性能将大有裨益。
育种方法 大型的种猪场育种方法一般采用不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选育法,各品种种猪要求独立血缘数量在6个以上,种猪引进后,可先闭锁群体育种,将来视实际情况在选育过程中补充引入新的种猪血缘,实行多世代不完全封闭的群体继代选育。 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对种猪进行遗传评估,统一场内测定性状、测定方法及数据库结构,采用遗传评估软件进行遗传评估,逐步建立起场内测定的遗传评估体系。每一头种猪出生时都要打耳缺号码进行个体标记,统一种猪编号系统以保证种猪遗传评估工作顺利开展。选留种猪要根据测定评估数据并结合现场观察来严格选择,供选种猪群体中只有最优秀者才被入选为核心群,世代间隔不必强求一致,对特别优秀的个体允许适当的世代重叠。在封闭育种期间,在保证不丢失种猪血缘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合理调整、优化核心群的结构来进一步选育提高种猪的各项生产繁殖性能。 选育种工作的开展 作为种猪育种工作者,应当充分了解和认识大型种猪场尤其是新建的种猪场在封闭育种期间可能碰到的选育种问题,分析原因并找到其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种猪育种水平。 现将种猪群体封闭育种期间,核心群种公、母猪选育种工作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和对策列出如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种猪选留与选配必须考虑的问题及对策
1、种猪群体中,即使独立血缘数目比较大,也可能出现某些独立血缘种猪在最初引种时种公猪数目比较少甚至是单头公猪的情形。这些独立血缘的单个公猪在与其他血缘的母猪选配时,所对应的亲缘相关系数最小的母猪数量是比较多的,实际生产中该公猪的使用频率相对比较大,对此,我们必须扩繁选育,尽早选择其最优秀的后代核心群种公猪,而且要适当多选留几头,以扩充本血缘种公猪,才能满足保种和母猪选配的需要,防止种质资源的流失。
2、最初引进的种猪群体中,如果某一个独立血缘的种公、母猪数量比较多,可能是该血缘种猪的祖先是比较优秀的,在同一批次引种时入选的机会才这么大,但也不是绝对的,还有可能是我们去选择的该年龄阶段的种猪群体中该血缘种猪刚好比较多所致。该血缘种猪种质是否优秀,具体情况还要根据其自身及其后裔的表现来分析判定。最初引进的种猪群体中,如果某一个独立血缘的种公、母猪数量比较少,可能是该血缘种猪的祖先种质是比较差的,但也不一定,也可能是我们去选择的该年龄阶段的种猪群体中该血缘种猪刚好比较少所致。该血缘种猪种质是否优秀,具体情况还要根据其自身及其后裔的表现来分析判定。
3、核心群种猪的选留,既要考虑公猪的血缘结构,也要考虑到母猪的血缘结构,这样才能平衡种猪各个血缘关系的情况。总的说来,由于母猪群体大,其单个母猪血缘的影响比公猪要小;而公猪群体小,其单个公猪血缘的影响比母猪要大的得多。正所谓“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片。”可见,在保种的基础上,准确细致地选择优质的核心群后备公猪是做好母猪选配计划的前提,也是育种工作中非常关键的步骤。
4、由于核心群的母猪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在种猪选配的过程中要防止某个血缘的某头公猪过多的选配,这样会影响其他公猪的选配机会。如果确实有某一头种公猪其所有后代表现都很优秀,且有足够的母猪供其选配的情况下,也可以尽量多地配种,提供更多的优秀种猪后代供销售。
5、在选留核心群后备母猪时,不要过多地选留某一头公猪的后代,原因是一个原种猪场中核心群母猪群体的数量有限的,若过多选留同一血缘的后备母猪会使有限的群体内因母猪血缘相关系数过大,导致种猪群体近交系数上升,严重影响选种选配的继续进行。某血缘的种猪确实优秀者,其后代可以适当多选留,但也要靠结合种猪各个世代的选育,逐步优化种群结构来实现选育提高。
6、核心群种猪的繁育过程中,要注重种猪的年龄结构,及时选留后备种公、母猪,合理更新种猪群体的血缘。种猪血缘更新后,母猪的选配计划必须跟着更新,其选配的结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核心群后备公猪调教成熟后,连续配上10~15窝,保证种猪血缘的延续不至于丢失,连续选配使其后代集中在某段时期内出生,环境条件大体相同, 测定评估用于比较选择的数据更有可比性,在种猪血缘内选择优秀后代的依据也更为科学。
7、在核心群母猪群体中,各个独立血缘的母猪数量并不是均衡的,往往是繁殖生产性能优良、体形外貌与肢踢结构好的占优势比例,因此,在种猪的选配时,各个独立血缘的种公猪需求量是不一致的,与占优势比例母猪群体的亲缘相关系数最小的该独立血缘的种公猪需求量最大,应多选留供使用。在现实生产的选种选配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种公猪的血缘结构问题,也要注意种母猪的血缘结构问题,两者是互动的、关联的。
8、对于某个血缘种公猪下一代的选留,还要看原公猪的生产使用状态来决定选留的方式、时间,保证能够衔接上,不至于丢失;种公猪站要随时反映现役公猪的使用情况,有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对表现不佳者,应及时重新选留该血缘的种公猪。
9、核心群种猪选择的基本标准是:种公猪选留要求品种特征明显,肢蹄结构优秀,背臀肌肉丰满,生殖系统发育正常,收腹良好,性欲好,根据测定评估数据和现场观察来决定。种母猪选留要求品种特征明显,肢蹄结构优秀,生殖系统发育正常,奶头数量足够,排列整齐,发育良好,根据测定评估数据和现场观察来决定。无论种公猪或者种母猪,都要在同一血缘内比较后,选择最优秀者留种,种公猪尤其要这样比较后才决定选留哪一头。
10、使用国内外先进的种猪生产育种软件,如《GPS种猪生产育种系统》,科学地设置和收集测定数据,将种猪的系谱资料、测定资料等输入电脑,应用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快速准确的运算,大大提高了种猪育种工作的数据处理效率。例如:使用种猪育种软件,我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计算并制定种猪的选配计划表:运行该软件的“种猪选配计划表制定”项目,在设定种公、母猪之间的最大亲缘相关系数的情况下,由电脑计算并制定最优化的《种猪选配计划表》,该表按要求列出了所有核心群母猪各自所对应的符合亲缘相关系数限制条件的可供选配的现有种公猪号码。根据该选配计划表,执行者(或配种员)按照预先设定的育种方案,兼顾各品种猪血缘间、血缘内的配种比例,进行种公、母猪的选配,才能实现预期的育种目标。
(二)场内种猪遗传评估测定
场内种猪遗传评估测定的方法比较多,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所有的评估测定结果都是用来比较选择血缘内和血缘间优秀种猪的,以期达到当初设定的育种目标。 总结与讨论 要想成功的办好一个新的大型种猪场,除了做好育种工作外,还要从多方面建立起科学的、配套的运作体系,如场址的选择、生产设备、种猪的引进、种猪的生产管理和完善的防疫制度等,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可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1、场址的选择:种猪场的场址选择要求地势开阔、通风良好、干爽舒适,远离公路的主干道,离城镇和自然村落的居住地较远,具备有良好的自然防疫条件,适宜养猪生产。
2、生产设备:目前大多数大型的种猪场都已经采用先进的机械化养猪设备,整体设计要求科学合理,因地制宜。
3、种猪的引进:这是一项很关键的工作,所引进的种猪群体必须具有健康水平高、抗病力强、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引种时,要求各个品种种猪的独立血缘数目及其比例足以保证封闭育种期间能够运作。
4、种猪的生产管理:一般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模式,生产出规格化、标准化的优良产品。
5、完善的防疫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养猪生产的保证;防疫是猪场管理工作中一项首要的、长期的工作,是养猪企业成败的关键。俗话讲:“收多收少在管理,有收无收在防疫”,可见防疫的重要性。传染病的流行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防疫工作要围绕着这三个环节展开,生产管理上采用“全进全出”的模式。根据“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卫生防疫制度,保证生产的顺利实施。



http://farm.00-net.com/yz/zhu/5/2006-08-15/13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