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出生后3周以内有15~30%的死亡,其中大约一半死于最初一周以内(Fahmy和Bernard,1971; Hendrix等,1978),初生仔猪兔疫能力低是主要原因(Gaskins和Kelley,1995)。仔猪的免疫能力低与某些方面的发育特点有关,胎儿发育时母体的抗体(免疫球蛋白,Ig)不能进入胎儿体内,因此初生的仔猪没有获得性免疫保护;另外,初生仔猪免疫系统在解剖上和功能上的不成熟性,使仔猪的成活必须依靠母猪初乳和常乳中的抗体所获得的被动免疫。因此,仔猪在母乳抗体水平下降,而本身的主动免疫机制发育成熟以前的时候,特别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挑战。仔猪获得免疫保护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从母乳中获得免疫保护(被动免疫),在自然状态下仔猪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主动免疫)。
初生仔猪的免疫保护主要靠初乳传递的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方式获得,而不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因为刚出生的仔猪本身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说初生仔猪本身的免疫系统还处于抑削状态,主要原因可能包括血清高水平的可的松的抑制作用;仔猪免疫系统处于发育未成熟阶段。一般认为,仔猪在3周龄以前,主动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仔猪产生主动免疫抗体大约是3周龄以后才开始,但直到4~5周龄时,所产生的抗体仍然较少。因此,3周龄是仔猪最关键的免疫时期。一方面,因为这时由初乳和常乳所产生的被动免疫抗体水平已很少,而本身的主动免疫抗体的产生还未完全成熟。另一方面这一过渡时期恰恰是断奶仔猪的断奶应激时期,特别需要保护。许多试验显示,仔猪的提早断奶,将降低它们合成抗体的能力(Haye和Kornegay,1979;Blecha和 Kelley1981),也降低细胞免疫(Blecha,等1983)。仔猪断奶的时间越早,这种影响作用越大。
仔猪免疫功能的建立与完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日粮营养有重要作用,这些营养因素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脂肪和日粮的抗原成分等。
一、仔猪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发育
仔猪的免疫系统由具有免疫作用的细胞及其相关组织和器官组成,是产生主动免疫力的物质基础,它包括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仔猪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桩和胸腺; 这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地方。胸腺一方面作为T细胞成熟的场所,另方面也产生胸腺激素。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这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脾脏的主要作用有:滤过血液作用、滞留淋巴细胞作用、作为产生淋巴结细胞的主要场所的作用以及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作用。淋巴结一方面能过滤和消除异物,另方面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含有丰富的T细胞、B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包括派亚氏腺(PP)、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派亚氏腺主要分布于小肠,兼有抗原识别与免疫反应诱发功能(Binns和 Pabst,1994)。它在肠道免疫系统中占最重要的地位,在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区域:M细胞区、B细胞区和T细胞区。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先天性的,非特异免疫反应的优势是当病原菌入侵时,能迅速动员和限制病原菌在入侵的部位,吞噬细胞例如嗜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细胞杀灭溶解的细胞是仔猪主要的非特异免疫细胞。仔猪防止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是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它们占血中淋巴细胞的50%(Sandborg和Smolen, 1988)。仔猪在出生时已有嗜中性粒细胞并在最初几周内数目迅速增加,但其趋化反应性却较低(Stokes等,1992)。白细胞表型和功能变化最大是在出生后的第7天。新生仔猪白细胞亚群不同于成年猪,Hoskinson等(1990)认为,尽管仔猪一出生就有嗜中性白细胞,但开始时的功能和表型不同于成年猪,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是由于新生的仔猪免疫系统发育还未成熟的结果,与其他因素的抑制作用,例如可的松、前列腺素等的影响无关。另一种可能性是刚出生时相对缺乏对分裂原刺激反应是由于仔猪的T淋巴细胞被抑制。仔猪在出生后前几周所存在的嗜中性自细胞的吞噬功能不明显(Hoskinson等, 1990),即使它具有杀菌能力,但此能力也低于成年猪的嗜中性粒白细胞。关于仔猪出生后1~2周内血液中嗜中性白细胞的功能状态和实际杀菌能力的看法仍有分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4/2009-06-1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