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加大肉牛品种改良、胚胎移植、肉牛短期育肥、高档肉牛生产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实现了由传统养殖向科学化、标准化养殖转变。如榆树市五棵树镇的肖大鹏、马凯、杨玉江等人,采用科学饲养方法,存栏肉牛常年保持在500头左右,每年出栏4次,年纯收入达60万元以上。根据“培植典型,抓好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发展思路,全省建立了优质肉牛标准化饲养小区486个,用典型示范的作用,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肉牛基地建设和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全省建成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市)17个,年饲养肉牛400多万头,占全省肉牛饲养总量的50%以上,现有规模养牛场(户)11.2万个,年出栏肉牛230.2万头,规模养牛比率达26.4%。
肉牛市场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近年来,吉林省建立健全肉牛市场服务体系,一是成立行业组织。全省成立了各级肉牛经济协作组织和综合性牧业经济协作组织28个,以销售肉牛为主的牧业经纪人2526人,年销售肉牛112.6万头,占全省肉牛出栏量的32.2%。二是建设专业市场。目前全省共有各级黄牛交易市场135个,年交易量达200万头。三是积极扩展外销。全省销往省外活牛达154万头,占出栏总量的40%。
肉牛生产优势明显
肉牛饲养基础好吉林省通过繁殖改良工作,肉牛良种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30多年来,全省一直坚持采用世界优良肉牛品种———西门塔尔牛和夏洛来牛对肉牛进行改良。目前吉林省中部农区肉牛饲养量达660多万头,其中通过改良的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二元、三元改良牛数量接近600万头,占中部地区肉牛的90%;通过西门塔尔牛改良的当地肉牛达500万头,占总改良牛的80%以上。吉林省良种肉牛数量之多,覆盖面之广,品种之优均居全国前列。
地方品种开发势头强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吉林省在引进品种杂交改良本地牛的同时,还加大了对草原红牛和延边黄牛进行选种选育和开发力度。草原红牛、延边黄牛肉用品系的培育已经取得实质性的研究进展。“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政府将“东黄西红”作为肉牛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对促进吉林省实施优质肉牛良种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肉牛种源和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目前吉林省拥有草原红牛良种繁育场、延边黄牛良种繁育场、长春华春肉种牛繁育中心等核心育种场,有长春、白城、延边和四平种公牛站,可以为吉林省的肉牛产业提供优质的肉牛种源。目前吉林省已经形成“东黄、西红,中改良”的肉牛分布格局。东部以延边黄牛及其改良牛的饲养为主;西部地区以草原红牛及其改良牛养殖为主;中部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肉牛改良的二元、三元改良牛饲养为主。
具有雄厚的科技支撑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5所从事农牧业教学与科研的高等学府,对吉林省肉牛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动摇的科技支撑与培养人才作用。
国家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扶持政策随着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以及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全国牧业布局正由大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向粮食多、人口少、环境污染轻的区域转移。国家“九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开发东北肉牛带,今后5年~10年,将是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转型期和机遇期。
肉牛产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政府引导既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资源,也要利用外部媒体多渠道宣传吉林省发展肉牛产业的优势和延边黄牛、草原红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品牌;既要宣传开发肉牛产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要用“养一头优质肉牛等于种半垧地”的经济效益来激发群众养牛的积极性,用比较优势来引导全省农村特别是中部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群众发展肉牛产业,把养牛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来抓。
标准化生产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进集约化规模经营。要强化优势肉牛生产基地建设,继续抓好优质肉牛商品基地县(市)发展养牛业,在资金、政策、项目、科技等方面,围绕肉牛饲养、良种繁育、疫病防控、饲料生产、产品加工、市场营销7大体系建设给予重点倾斜。重点发展肉牛养殖小区和专业场(户),到2010年,全省肉牛养殖小区发展到850个,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对肉牛养殖小区的环保设施建设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尤其是对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财政部门应给予补贴;制定和实施肉牛饲养规程、疫病防治规程、良种繁育规程、饲料生产规程、产品品质规程等生产标准,对小区的产品全面实行无公害产地认证,向生态、优质、安全、绿色、有机的方向迈进;实行从生产到餐桌各环节的全程监控,保障人们消费畜产品的安全,提高吉林省肉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n/3/2009-09-09/12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