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及建议
黄牛冻配改良是提高养牛生产水平最成熟、最有效、最经济的技术措施之一,对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牛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系统工程。甘肃省提出“把草食畜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其中黄牛改良是关键,只要定位准确,措施得力,一定能实现黄牛改良事业新的突破。
制定牛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根据甘肃省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地理地貌、土种牛类群的特点和黄牛改良现状,河西地区以西门塔尔牛为主要品种,开展级进杂交改良,充分利用和发挥西杂牛乳肉兼用的特点,有条件的县(区)可细分改良目标,分区域以西门塔尔牛乳用和肉乳兼用两个方向,对改良效果进行对比,培育同一改良品种的不同类群,为河西肉牛的培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其他品种改良应严格限制区域、数量和范围。陇东、陇中、陇南地区则以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为主要品种,以安格斯牛、秦川牛为主,在做好秦川牛和早胜牛保种选育的基础上,分小区域制定杂交改良计划,突出区域改良特色,对比不同品种改良效果。根据牛改的进程和市场变化,每3年~5年修订1次牛改规划。
规范冻精的使用,加大推广执法力度 为了提高牛改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杂种优势,杂交改良使用的冻精必须是优秀种公畜的冷冻精液,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对全省冻精市场进行规范整顿。
一是由省家畜繁育中心(省种公牛站)统一供应冻精,严把品种质量关,省级畜牧行政部门和技术部门对种畜种质水平进行监督和鉴定,有关部门制定统一价格,送货上门,方便基层。
二是严禁各地推广机构和个人从多头多处乱进冻清,影响牛改区划和冻配效果。
三是严格执法,依据《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和《动物防疫法》,对辖区内土种种公牛和杂种种公牛参与本交配种的坚决予以阉割或淘汰,及时补充冻配点;因自然条件暂时未能设立冻配点的区域,必须使用经鉴定符合种用标准的种公牛;对各冻配点依法开展检查,取缔无证经营、以次充好等扰乱牛改市场行为,规范种畜和冻精的使用。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冻配数量 目前甘肃省应配母牛改良头数仅占适龄母牛的30%,还有70%约90万头未参与冻配,这说明冻配改良的潜力仍然很大,各级政府和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应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作为平台宣传引导;对典型村、乡(镇)起示范带动作用;介绍改良牛生长发育指标,印发宣传材料等。
二是采取行政干预。将黄牛改良列为乡镇工作考核范畴,技术服务水平作为畜牧技术部门考核重要指标,采取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奖优罚劣。
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冻配所用冻精液氮半价或全价给予补贴;对所需器械和车辆给予专项扶持,统一招标采购,定期补充;冻配人员工资按冻配头数补贴或奖励。
四是下达冻配增长计划,逐级落实牛改任务。
强化冻配技术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根据牛改的发展,分层次对冻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十分必要。对已熟练掌握冻配技术进行较深层次理论培训,以生殖生理、发展鉴定、产科疾病等相关知识强化综合技术,新的冻配人员以熟练掌握细管冻精的输精和发情鉴定为主,分批次、分阶段轮训,也可采用新老技术人员调整搭配的办法带动新人,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岗前技术培训,实习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鼓励大中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加盟冻配事业,培养尖端人才,为各冻配点免费发放冻配教材,通过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冻配受胎率。
加强牛改体系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以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省种公牛站)为改良龙头单位,市畜牧中心为区域组织机构,各县(区)畜牧中心(站)为牛改执行单位,扩大现有冻配网络,合理布局,增设新的冻配点,扩大冻配覆盖范围;鼓励和扶持个体、企业参与黄牛改良工作,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定期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种畜,更新补充牛群,增强发展后劲。
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提高牛改科技含量 要实现黄牛改良工作技术健康发展,必须不断探索杂交模式与组合,开展选种选配工作。
一是对二元杂交开展不同的对比试验,评定不同组合产生的杂种优势和经济利用价值。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n/3/2008-12-18/12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