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奶牛饲喂精略



 下降。
● 纤维应有足够的长度,以刺激奶牛每采食0.5公斤干物质需反刍15分钟。这样能使奶牛每采食25公斤
 干物质,分泌158~180升唾液来缓冲瘤胃环境。
● 理论上,青贮料应切成1~1.25cm长以保证青贮料中有15%~20%长度超过4cm。虽然切细的青贮料
 在贮存时易包装,但对于高青贮含量的日粮来说,应有足够的饲料长度来促进反刍咀嚼以刺激瘤胃
 缓冲。
● 全混合日粮中碳酸氢钠及其缓冲等价物的添加量应占干物质的0.75%,在高玉米青贮日粮或高水分
 玉米日粮中尤应如此。
 例:22.7kg干物质×0.75%=170g


满足能量需求
● 最佳奶牛日粮中的能量密度应达1.72兆卡泌乳净能/kg干物质(不另外添加脂肪的日粮);另外添加
 脂肪、过瘤胃脂肪的日粮干物质的NEL为1.76、1.80兆卡/kg。
● 采用引导饲养法时,奶牛在分娩时应采食3-4kg谷物。自分娩后三天起,每日提高谷物用量
 0.5-0.75kg直至达到理想的谷物采食水平。
● 不要在任何饲养阶段均饲喂2.5-3.2kg以上的谷物。这样可以减少降低瘤胃酸度的变化,防治出现食
 欲不良问题。
● 荷斯坦牛及瑞士褐牛对谷物的采食量应为:产奶量不足20kg的,每生产2kg牛乳,饲喂0.5kg左右;
 产奶量在20-35kg的,每产1.5kg左右的牛乳应喂0.5kg;产奶量超过35kg的,每产1kg牛乳就应喂
 0.5kg。对于牛奶固形物较高的奶牛品种,不足15kg,每产1.5kg牛乳应采食0.5kg谷物;产奶量为
 15-30kg,每产1kg牛乳,采食0.5kg谷物;30kg以上,每产0.9kg牛乳,采食0.5kg谷物。
● 谷物的采食量不应超过日粮干物质的60%。
● 若粪便中有太多未消化谷物,应检查日粮谷物水平、谷物的加工程度及收获时的成熟度,还应检查
 RDP(降解蛋白质)和SIP(溶解蛋白质)蛋白质水平(对瘤胃细菌很重要)及长度大于2.5-4cm纤
 维的采食量(对形成瘤胃内容物中的纤维网重要)。
● 全混合日粮中的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为35%-42%。
 非纤维碳水化合物=100-(%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脂肪+%灰分)
 糖及易发酵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过高能导致酸中毒和脂肪率低。
● 全混合日粮的淀粉水平为30%-40%。
● 粪便pH不应低于6.0,pH偏低(偏酸)意味着有过量的淀粉通过瘤胃,并在肠道中发酵。
● 对于日产量高于34kg(乳脂率为4%)标准乳(36kg,3.7%乳脂)的奶牛,应考虑在其日粮中添加
 脂肪。随着产奶量的上升,奶牛通过采食足够的饲料以满足其能量需求变得更加困难。一般较年长
 母牛比两岁牛的反应要好一些。刚开始泌乳5周内的日粮脂肪水平不宜超过5-6%。在围产期日粮中
 补充脂肪100g,分娩时升至0.5kg,如果需要;泌乳5周后可另行添加脂肪。
● 将日粮中的脂肪总量控制在7.5%(占干物质),脂肪含量太高会妨碍纤维素的消化,降低乳脂肪。
● 日粮中的脂肪组成为:1/3来自常用饲料源,1/3来自油籽和油脂,1/3来自过瘤胃脂肪。例:若日粮
 中提供2kg脂肪,则660g来自油籽作物如全棉籽或大豆。若大豆含20%的脂肪,那么日粮中应含大豆
 660g/20%=3.3kg。所有另外添加的脂肪应采用市售的过瘤胃产品。
● 饲喂添加脂肪的日粮时,应将日粮中的钙含量升至1%,镁含量升至0.3%,脂肪与钙的结合降低了
 钙与镁的利用率。


目标蛋白质水平
● 全混合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8%-19%,蛋白质水平过高会增加成本,也不能显著增加乳蛋白水平,
 还可能会降低饲养效率。
● 日粮中的RDP水平为60%-65%。
● SIP(溶解蛋白质)的含量约为RDP的一半(30%-32%)。这样可随时保证满足瘤胃细菌生长氮的
 需求。
● 日粮中RUP水平为35%-40%,若饲喂添加了脂肪的日粮,建议使用上限含量,脂肪不在瘤胃中发生
 代谢变化,从而减少了瘤胃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了弥补减少流入肠道的微生物蛋白质量
 的损失,应提高过瘤胃蛋白质的供应。
● 血尿氮(BUN)超过25mg/L(或乳尿氮MUN水平超过20mg/L)可能说明日粮中的可降解蛋白质的
 配比不合适,这会影响到怀胎。
● 在玉米青贮日粮或玉米为主的日粮中,应限制玉米副产品原料用作非降解蛋白质源。应考虑用肉骨
 粉、血粉、热处理大豆或干酒糟来提供可能出现的限制性氨基酸。市售的混合蛋白质源可防止氨基
 酸的不足。
● 对日产奶34kg(乳脂率4%)以上的标准乳(36kg,乳脂率3.7%)的奶牛,提供0.5kg动物蛋白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饲料 玉米 霉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