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蛋鸡饲养

培育高产蛋鸡的关键点



  
  2.2  育雏湿度  育雏前期的湿度应该高一些为好,一般为65―70%。合适的湿度会平衡雏鸡的饮水量,不出现暴饮和脱水现象,对健康发育有利。合适的湿度也会很好地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减少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的发病率。  

  2.3  空气质量  空气应该保持新鲜,舍内没有尘埃,氧气浓度达到21%。氨气浓度低于每立方米10毫克,硫化氢浓度低于每立方米2毫克,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每立方米1500毫克。总细菌数低于每立方米25000个。  

  3  饲养管理  

  3.1  饲养密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鸡群密度越小越好。密度越小,雏鸡的饮水和采食越方便,越不容易发病,均匀度越好,对生长发育越有利。一般情况下1周龄50羽/平方米,2周龄35羽/平方米,3周龄20羽/平方米,4周龄10羽以下/平方米。  

  3. 2  重视5周龄末雏鸡体重  养禽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雏鸡5周龄的体重和产蛋期的产蛋量、产蛋高峰期的产蛋量、产蛋高峰期的长度呈正相关。但是,在这5周内雏鸡要进行4―5次免疫接种和一次断喙,有时还涉及到分群、并群等应激,所以要达到或超出正常标准是很困难的。有的养殖户基于条件的限制,饲养密度较大,所以要做到5周龄雏鸡体重很大是比较困难的。  

  3.3  加强营养  新生雏鸡的特点是消化能力弱,生长迅速,代谢旺盛,抗病能力差,因此必须提供高营养密度、易消化的日粮。最好能在日粮中配比一定量的优质动物蛋白―如优质鱼粉等。日粮粗蛋白含量应该不低于18.5%,代谢能 2850千卡/公斤。赖氨酸、蛋氨酸、维生素、微量元素都具有很高的浓度。  

  3.4  饲喂次数  1周龄每昼夜喂8次,2周龄每昼夜喂6次,3周龄每昼夜喂5次,4周龄后每昼夜喂3―4次。  

  3. 5  光照控制  育雏前3天,每天光照24小时,光照强度为20―30勒克司即100瓦的白炽灯照射3―5平方米,便于雏鸡熟悉环境和饲料饮水等。4― 7日龄每天光照22小时,光照强度降至15-20勒克司,以后逐步降至15小时,强度控制在10勒克司以下。到育成期采用自然光照,如果是无窗鸡舍采取8 ―9小时光照。  

  3.6  延长育雏期  养禽实践证明,把蛋鸡的育雏期由原来的6周改为8周,能够增强鸡群抗病力、提高产蛋期的产蛋量、降低产蛋期的死淘率。  

  3. 7  一定做好开食工作  开食所要坚持的原则是必须同时做到以下四点:(1)必须让所有的雏鸡都先喝到水;(2)鸡群给水已达4小时以上;(3)有三分之一的雏鸡有觅食行为;(4)只喂七分饱。这样会使鸡只减少嗉囊炎的发病率,促进消化道的发育,保持良好的长势。  

  4  重视育成鸡的培育  一般养殖户对育雏期和产蛋期的鸡群在营养、饲料、管理和疾病预防上比较关注,但是对育成期大都漠视。育成期是整个蛋鸡饲养过程中第二个重要时期。同时,又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阶段。因为进入育成期,鸡只不像育雏期那样娇嫩、体质比较强壮、不容易感染疾病,加之不承担生产任务,所以人们放松了这一阶段的工作。要想培育出高产蛋鸡群,必须重视育成期的培育。  

  4.1  鸡群体重必须均匀  必须培育出体重达标并且体重均匀的鸡群,体重均匀度应该不低于85%,最好能达到88―90%。体重在开产前要超出该品种标准体重的5―8%,绝对不能低于标准体重。如果低于标准体重就不能加光、不能换料。在炎热的夏季和使用湿玉米的冬季培育出的产蛋鸡,开产前往往达不到标准体重,这时应该在饲料里加入1―2%的油脂。  

  4.2  鸡群体型必须均匀  在获得良好体重均匀度的情况下,还需要群体体型均匀。不然,虽然体重达标了,但体型过小的鸡会出现难产、脱肛、啄肛和产小蛋现象。  

  4.3  鸡群胫长必须均匀  胫长和体型反映出鸡只骨架和体腔的大小,体腔大才能使生殖系统有足够的发育空间,才能发育成与高产鸡相适应的器官。  

  4.4  鸡群性成熟必须一致  鸡群只有性成熟同步进行,产蛋高峰才上得快,才能有明显的产蛋高峰期,并且产蛋高峰维持时间长。否则,光照控制、饲料调整都难以进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群体 立方米 光照强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