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蛋鸡饲养

培育高产蛋鸡的关键点


蛋鸡的养殖早已进入微利时代,想获取暴利或机会利润的时代早已过去。目前,在蛋鸡饲养上要想取得合理或较高的利润必须在提高养殖技术和加强饲养管理上很下功夫。因此,必须有效引入危险性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CCP)技术,把重要的和可控的因素找出来加以改进。  

  1   雏鸡的选择是培育高产蛋鸡的基础和关键  雏鸡的选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雏鸡本身的选择、种鸡的日龄和健康状态的考察、育雏季节的选择等。  

  1.1  雏鸡自身的选择  雏鸡本身的好坏决定本批次养殖是否成功的一半,在选择雏鸡应注意如下方面:  

  1.1.1  眼要有神;眼睛是否有神可以反映出鸡雏的健康状态的好坏。那些闭目阖眼的雏鸡一定是病鸡和身体不健康的,这样的雏鸡不会培育出高产的蛋鸡。  

  1.1.2  毛要光顺;出生雏鸡毛的光顺与否,可以反映出种鸡的健康状态和孵化过程中温度、湿度和氧气的供给。种鸡营养缺乏、孵化温度过高、湿度过低都会导致羽毛焦枯、粗乱,变短;温度过低、湿度过大,会使毛粘结、成绺,不光顺。  

  1.1.3  爪要粗壮;爪部粗壮是雏鸡健康和孵化过程良好的又一标志。爪部干枯、无光泽的雏鸡,都是不健康的。  

  1.1.4  脐要无痕;脐带愈合不好,往往是孵化温度、湿度不合适。脐带有一长丝、愈合不好或脐带发生炎症往往和孵化环境卫生状况不良、早期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有关。这样的雏鸡早期死亡率很高,发育比较慢,均匀度差,在产蛋期不会出现明显的高峰。 
 
  1.1.5  体要有力;用手握住雏鸡感觉涨手、有力,有明显的挣扎。如果手如握面团,那就不是健康雏鸡。“手如握橡胶者健康,如握面团者病弱”。  

  1.1.6  肛要无便;肛门周围干净、不沾有任何污物。如果肛门周围沾有粪便、或肛门下方有如线状的湿痕,为早期感染白痢沙门氏菌所致。一般表现为早期死亡或发育迟缓。  

  1.1.7  叫声要响;健康雏鸡叫声洪亮,病弱雏鸡叫声凄惨、有气无力。“叫声如洪钟者健康,如破锣者病弱。”  

  1. 1.8  体要均匀;均匀度高是培育高产蛋鸡又一主要因素。国内目前仍以体重均匀度为考核指标,而国外不但考核体重指标同时也考核体长指标。体重和体长不均匀,常常是因为种鸡健康程度不一、种蛋大小不一、种蛋贮存时间太长、孵化温度和湿度不合适等原因造成。换句话说,体重和体长不均匀的鸡群培育不出高产鸡群。  

  1.1.9  腹要紧缩;新生雏鸡腹部要收缩良好,富有弹性。肚子很大,紧张如鼓或柔软如棉的雏鸡都不是健康雏鸡。  

  1. 2  种鸡的日龄、营养、健康状态  研究证实30―45周龄的蛋种鸡所产种蛋孵化出的雏鸡好于其它周龄。种鸡应该采食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的营养平衡日粮。营养浓度大大高于产蛋鸡日粮,尤其是维生素A、E、D3、B12、叶酸、生物素,微量元素锌、锰等。种鸡本身不应该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沙门氏菌、支原体、禽脑脊髓炎、传染性贫血和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病等。  

  1.3  购买雏鸡的季节  “夏不购三伏,冬不买三九”。炎热的盛夏尤其是三伏天,种鸡采食量下降10%以上,营养严重摄如不足而消耗反而增加,尤其是维生素的消耗比平时大好几倍。这样一来,由种蛋传给雏鸡的营养就偏低,雏鸡的健康程度就差。加之,盛夏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等也增加了雏鸡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加大了育雏难度。在我国的广大北方地区,寒冷的冬季尤其是三九天会影响雏鸡的运输、保暖,影响育雏效果。也会因取暖问题增加育雏成本。  

  2  环境控制  环境是培育健康鸡群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没有好的环境条件就不会培育出健康高产的鸡群。环境控制主要涉及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  

  2. 1  育雏温度  育雏舍的温度一定提前准备好,在进雏前要烧到比正常温度高出1―1.5℃。因为雏鸡运到育雏舍后首先是需要休息,在休息时自身产热量会减少,所以必须提高环境温度,以利于雏鸡健康发育。1―3日龄的雏鸡所需温度为33--34℃,前3天为恒温,以后每周降3℃。悬挂的温度计应该能准确、真实反映舍内温度。温度计应该远离热源,与鸡脊背同高。但是,温度计上的温度仅供参考,雏鸡的表现才是最客观的。雏鸡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应该是很放松的侧卧在床铺上,四肢伸展。如果雏鸡站立、聚堆,说明温度不合适或雏鸡有病。一般养殖户认为,雏鸡在温度低的情况下会聚堆,看见雏鸡聚堆就给鸡舍加温。这样做有时是错误的,因为在温度过高的情况雏鸡也会聚堆,这时雏鸡会远离热源、向有风处、凉爽处、墙壁周围聚堆;而温度低时的聚堆是趋向热源。仔细观察,二者不难区别。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群体 立方米 光照强度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