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免疫抑制——肉鸡温和型流感多发的诱因


  笔者曾在辽宁抚顺地区接手了一例肉鸡温和型流感的病例,在诊疗过程中了解到,该病在当地普遍多发且治愈较难,稍有误判或延误便会引发严重的气囊炎还继发肾脏病变。笔者现就本病例结合当地的流行情况试图做一分析,希望能对业内同仁有所参考。

  这是32日龄大肉食鸡4600只,饲养于简易鸡棚。21天后曾有过轻微法氏囊病史,发病前情况尚好,后由于气温的昼夜变化大,通风掌握的不好——鸡舍要么是“捂”的太严要么是“敞”的过大,引发鸡群呼吸道炎症。先是少数鸡呼噜、咳嗽,随后迅速波及大群。部分鸡只眼睛肿胀眼逢细长,有的眼睑潮红流泪,闭目呆立。排黄绿色稀便,采食下降,每日有10只左右死亡。剖检可见胸腺红肿、肺部呈灰白色坏死、多泡沫。支气管有黄色干酪样物堵塞、气囊壁增厚内容物混浊、肾稍见红肿。法氏囊有的可见萎缩,有的剪开褶皱内可见有暗黄色粘液,有的呈紧贴的薄皮状内有稀薄的液体。对本病按温和型禽流感确诊并治疗,4天后大群采食基本恢复正常,但仍有少数鸡呼噜、咳嗽,精神不振。又用药三天才至全群痊愈。但是,这类病症在周邻鸡场仍时有发生延绵不断,有的还出现反复发病,颇令养殖户和兽医技术员头疼。

  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肉鸡温和型流感的多发季节,对于兽药企业的技术服务人员来说,年复一年的发病形成了这样的怪圈:针对治疗——推出新药——逐渐耐药——病毒变异——出现新症候——总结经验——再推出新药新方案针对治疗。对这类循环往复日益难治的病况,人们在诊疗实践中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治疗方案,但无论用药还是诊疗技术都没能呈现实质性的“过关”式的提高,既没能形成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的科学共识。为什么年复一年的普遍发病?为什么有的病例久治不愈?为什么疫苗免疫和饲养管理都提高了水平加大了力度,可温和型流感还是“老大难”?兽医技术人员感到的仍是疲于应付或不知所措。关于温和型流感的多发原因,业内有着诸多的解释,分析起来也都有道理。这其中,关于免疫抑制的负面影响,人们的认识正日益加深,但用于指导诊疗实践尚显不足,特别是对于兽药企业的技术人员来说更是如此。由于销售的侧重点所致,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兽药企业的技术服务人员侧重于大剂量用药和总结相应的用药治疗方案,这于行业销售导向来说是正确的但于禽病技术又是不全面的。笔者认为,预防性投药和针对性的大剂量用药确实起到了防治流行性疾病的作用;新药的不断研发入市也在不停的追赶疾病的演变态势;但这种追赶是四处“救火”式的。就如同普遍的大量的使用疫苗,促使一些病毒在强大的疫苗免疫压力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免疫逃避、基因突变、病毒重组、免疫麻痹等一样;药、苗阻挡抑杀病原的同时也提示病原像火种似的潜伏下来,伺机而动,以新的症候随时作乱。应该承认,目前药、苗的质量和普及程度还有免疫操作水平,免疫程序的规范,还有饲养管理水平都比过去有了大幅度提高,在这个背景下的流行病仍旧多发恐怕是与鸡群自身的免疫力——免疫抑制有很大关系。有人总结说,肉鸡的免疫系统不健全,缺乏淋巴结,对油苗免疫应答不如蛋鸡敏感,过早的使用油苗其抗体上升慢,不能获得理想效果,应配合弱毒活苗使用。这无疑是正确的。可问题是即便配合做了,肉鸡的温和型流感仍然多发!兽药的高疗效、疫苗的高效价、老生常谈般的用药用苗程序方案、严格的饲养管理、比较彻底的卫生消毒等,温和型流感仍然防不胜防,治不胜治!怎么回事?是不是鸡群自身的免疫抑制造成的?笔者倾向于是的。这里重点从法氏囊病谈起。

  据业内专家的分析,鸡的法氏囊属于中枢免疫器官,又叫一级免疫器官,它通过其B细胞的成熟来大量产生抗体,这种抗体被及时地转移到外围血液与其他淋巴器官中,从而形成完善健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法氏囊一旦受损会直接影响其它免疫的效价。按正常的生理发育,4周龄的鸡其法氏囊体积应与脾脏大小近似,如果在30日龄左右法氏囊小于脾脏甚至明显缩小变性,那就说明这鸡曾有过法氏囊病史,尽管在饲养过程中未见明显发病。法氏囊是有隐性发病的,这多于15~25日龄发生。其特点是一过性的精神萎顿、体温一度升高,采食稍有下降,但很快甚至来不及用药就转而康复。这种隐性发病越早,免疫抑制就越重,鸡的患病易感性就越高,就越容易造成其它免疫效果差甚至无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病毒 肉鸡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