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目前虽然有多种疫苗和免疫方法,但是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却仍是居高不下,而各种因素对疫苗免疫的影响是造成免疫失败、该病多发的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免疫抑制因素的影响
对策:减少免疫抑制因素,提高免疫力
免疫抑制也是导致新城疫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这里包括免疫抑制病对新城疫的免疫干扰,也包括其它疾病和不良环境因素或应激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免疫抑制病主要有肿瘤病毒[马立克氏病毒、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呼吸道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和中枢免疫抑制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等。
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的亚临床感染在我国鸡群中相当普遍,特别是常与新城疫病毒、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和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等混合感染,这种情况下对新城疫造成的免疫抑制更为严重,通过对禽流感病毒(H5、H9)及新城疫病毒免疫抗体检测发现,其抗体水平均表现低下,特别是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与其它病毒共同感染时,均在免疫抑制效应上表现很强的协同抑制作用(表1~4)。
表1 1日龄SPF鸡感染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后对新城疫、禽流感病毒(H5、H9)的HI抗体免疫抑制作用(孙淑红等 2006a)
一日龄SPF鸡用103TCID50的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接种,然后在1周龄用新城疫、禽流感(H5、H9)疫苗免疫,以相同的疫苗株进行抗体检测。表中抗体滴度为平均数,经统计学处理表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抗体滴度有明显差异(P<0.05)。
表2 1日龄商品代肉鸡感染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后对新城疫、禽流感(H5、H9)HI抗体的免疫抑制作用(孙淑红等 2006a)
用103TCID50的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感染来自该病毒抗体阴性种鸡的一日龄商品代鸡,然后在1周龄用灭活新城疫、禽流感(H5、H9)疫苗免疫。该表抗体滴度为平均数,经统计学处理表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抗体有明显
的差异(P<0.05)。
表3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和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感染对抑制新城疫免疫后抗体反应的协同作用(崔治中2007年)
1日龄商品代肉鸡用新城疫La Sota弱毒苗点眼,然后在30日龄用灭活苗再免疫。表中抗体数是平均滴度,经统计学处理表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感染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
表4 马立克氏病病毒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共同感染对禽流感(H5、H9)及新城疫疫苗免疫反应抑制的协同作用(崔治中 2007a)
用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和/或马立克氏病毒接种一日龄SPF鸡,感染后一周免疫禽流感(H5、H9)和新城疫疫苗,在免疫后4周采血作HI抗体检测。表中数据是平均数,经统计学处理表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原因之二:雏鸡母源抗体高、离散性大
对策:采用弱毒苗与灭活苗同时免疫
雏鸡母源抗体高、离散度大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种鸡群的年龄不同,免疫次数、方法和时间不一,以及不同批次种蛋同时入孵等原因,致使雏鸡群体和个体之间母源抗体水平差异很大,从而影响免疫效果的一致性;二是被污染野毒的鸡群,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离散性很大。若不考虑鸡群的具体情况就进行弱毒苗的免疫,则会有相当数量的鸡只因母源抗体的干扰而不能达到预期免疫效果。
克服母源抗体对雏鸡免疫效果影响的最好办法,是采用弱毒苗与灭活苗同时免疫,其中活苗可刺激呼吸道黏膜产生局部免疫;灭活苗注射后则释放缓慢,可持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最佳的体液免疫,使抗体水平高,维持时间长。
因此,雏鸡应在7~10日龄用弱毒苗点眼,同时注射灭活苗,应该注意的是灭活苗产生抗体反应缓慢,通常需3周后才出现抗体。所以,可于18~21日龄进行第二次活苗点眼(鼻)或饮水(4倍量)。
原因之三:疫苗质量和疫苗间干扰
对策:采用浓缩疫苗,合理免疫
疫苗质量与制苗种毒的免疫原性和抗原含量有关 抗原含量国际上用PD50表示(PD50即保护50%的最小免疫剂量),合格疫苗每头份(0.5毫升)应含>50 PD50,(即将疫苗50倍稀释,0.5毫升免疫仍能保护50%,为1个PD50)。国内规定,用新城疫油苗对10只1~2月龄易感鸡注射0.2毫升油苗,3~4周后用10-8 ELD50的F48E9强毒攻击至少保护7只以上,而5只对照鸡全部死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j/3/2010-10-27/13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