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中西结合对肉鸡肠毒综合征的防治


  近年来,在我国商品肉鸡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以腹泻、粪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脱水,以及突然猝死为特征的疾病——肉鸡肠毒综合征。该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常常造成饲料转化率降低、增重减缓,隐性经济损失巨大,而且常被错误地认为是一般的消化不良,或单一的小肠球虫感染。其实,该病是由多种病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综合征,对肉鸡健康养殖造成了严重威胁,笔者现结合一饲养场的发病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山西省阳城县一肉鸡饲养场,存栏肉鸡5000余只,属地面平养方式,每批饲养1000只左右。该场2009年6月2日新进的一批肉雏鸡于当月28日发现个别鸡的粪便变稀,粪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颗粒,由于鸡群精神、食欲均正常,场主未予重视,但过了2天后,鸡群中突然有大批鸡只发生腹泻,继而有的鸡只出现神经兴奋症状,并于2009年8月31日早晨开始出现零星死鸡的现象,场主随即请笔者出诊。

   经临床检查发现,大批鸡拉稀,有的鸡泄泻不成形、不成堆的粪便,比正常鸡的粪便所占面积大,粪便颜色为浅黄,内有大量未消化的饲料颗粒,同时鸡群的采食量迅速下降。早期患病鸡有的出现精神异常兴奋、头颈震颤、乱跑乱撞、尖叫等症状,兴奋不安后往往因瘫软、衰竭而死亡,且黎明前猝死现象明显增多。

  剖检早期病例可见,患鸡十二指肠、空肠肠壁肿胀,肠黏膜增厚,颜色变浅,呈灰白色,像一层厚厚的麸皮,极易剥离,小肠的浆膜表面有针尖至绿豆粒大小的红色出血点;剖检死亡鸡只可发现肠壁变薄,黏膜脱落,肠内容物有的呈脓样、有的呈鱼肠子样,有的呈西红柿样,个别鸡症状表现特别严重,肠黏膜几乎完全脱落、崩解。综合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肉鸡肠毒综合征,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二、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

  据养殖场场主反映,该批雏鸡新进场时,体质非常健壮,当时由于正在修建场房,场主就临时找人饲养,从而忽视了对寄生虫病的预防。同时,由于拆建鸡舍,空间有限,本批鸡的饲养密度也比较大。笔者到养殖场实地观察可见,该场正处于在建状态,杂物乱堆乱放,垫料、鸡粪没有及时清理,加之夏季高温多雨,通风不良,成为该病发生的直接诱因。经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可见,该病的发病机理与以下因素紧密相关。
  1. 球虫的严重感染 由于小肠球虫在肠黏膜下的大量生长繁殖,可导致肠黏膜增厚、肠壁有出血点、肠黏膜脱落等病变,使肠道内饲料中的营养几乎不能被吸收,同时对水分的吸收也明显下降,所以患鸡尽管大量饮水,但机体还是会出现脱水现象,这也是引起粪便稀、粪中含有未消化饲料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肠道内环境的改变 因小肠球虫在肠黏膜细胞内快速繁殖,需要消耗宿主细胞内的氧气,导致小肠黏膜组织产生大量乳酸,使得肠道内环境的pH值严重降低。由于肠道pH值的改变,使肠道菌群发生了变化,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使各种消化酶的消化能力下降,肠蠕动加快,消化液排出增多,饲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缩短,消化时间减少,导致饲料消化不完全。未消化的饲料及脱落的肠黏膜一起排出,形成临床上多见的鱼肠子样、西红柿样粪便,以及粪中带有黄色未消化的饲料颗粒。

  3. 饲料中维生素、能量和蛋白质的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饲喂肉鸡的饲料营养成分越优良,其发病率就越高,症状就越严重,饲料品质差的鸡群发病率反而比较低,这是由于在球虫和细菌的混合感染中,大量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是球虫繁殖的主要营养,故可促进二者的繁殖,加重病情。

  4. 电解质的大量流失 在该病发生过程中,球虫和细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消化不良,使肠道产生吸收障碍,电解质吸收减少,同时由于大量细胞被破坏崩解,造成大量电解质的流失,特别是钾离子大量流失,从而导致心脏兴奋过度,肉鸡突然猝死。

  5. 自体中毒 在发病过程中,大量的肠上皮细胞破裂,发生腐败分解,再加上死亡的虫体、菌体崩解产生的大量有毒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发生自体中毒,从而在临床上出现先兴奋不安,后瘫软、昏迷、衰竭死亡的情况。

三、流行特点

  1.肉鸡肠毒素综合征以30~40日龄的商品肉鸡群发病为主,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山西省阳城县以每年的6~8月份多发,无论是地面平养还是网上饲养都有发生,而球虫病预防不到位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卫生条件差、密度大、湿度高、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多发,且症状严重。因此,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预防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肉鸡 细菌 脱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