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场疫病流行特点及对策养鸡场疫病流行特点及对策当前养鸡场疫病的流行特点疫病传播速度加快。规模化养鸡最显着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和鸡只数量多。鸡只数量的增加,导致疫病在鸡群中传播流行的速度加快。
抗病力下降。在规模化养鸡场中,生产者为了充分发挥鸡的生产潜能,使鸡群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生产状态,必将使鸡的应激因素增多,从而使得敏感鸡内分泌发生异常,抗病力下降,一些在散养条件下不易发生的疫病,如应激综合征等成为多发病。
从国外引进的种禽种类和数量显着增加,尤其是多渠道引进,又不了解被引进国疾病发生的情况,以及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配套措施,在引进种禽的同时也将疾病引进。近几年新出现的疾病主要有鸡传染性贫血、鸡腺胃型传染气管炎、鸡传染性脑脊髓炎、鸡大肠杆菌病、减蛋综合征、鼻气管炎、肿头综合征、衣原体病等。
疫病出现非典型化。由于免疫水平不高,尤其是群体免疫水平不一致,使原有的老病常以不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出现——即非典型化,有时甚至以新的面貌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支气管炎。
主要传染病的临床病状多样化。同一疾病临床症状呈现多种类型同时并存,且各临床症状间相关性很小,自然康复后的交*保护率很低。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有传统的呼吸道型、产蛋下降型、嗜肠道型、嗜腺胃型以及尚未定论的可以造成肉损伤的类型等。马立克氏病有神经损伤型、皮肤型、内脏型、眼型等多种,既有暖和的亚临床感染导致免疫抑制,又有造成巨大损失的超强毒株引起的疾病等。
同一临床症状可能有多种原因。由于病原血清型的改变和新毒株的产生,造成的侵袭范围不断扩大,临床症状也出现多样化,因而出现同一病因的症状更加复杂。胃肿大变性可能是马立克氏病、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脑炎症状可能是脑脊髓炎、脑炎型鸡白痢、脑炎型大肠杆菌病等。
病原毒力或抗原出现新的变化。现代养鸡生产中,有些疾病病原的毒力不断增强,出现了强毒或超强毒株,鸡群虽然已免疫接种,仍不能获得保护或保护力不强,导致免疫失败。
一些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率增高,治愈率降低,危害性增大。随着养鸡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畜禽商品流通量的加大,环境污染的加剧,各种应激因素的增加,导致鸡对病菌的易感性增强,使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显着增多。同时,由于长期用药不合理,滥用抗生素和含抗菌药物的饲料,鸡的细菌性传染性病原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使鸡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败血支原体及传染性鼻炎等的控制难度加大。
混合感染增多,病情复杂,危害加大。在畜禽疫病流行过程中,经诊断,有50%以上的疾病都是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实际生产中,混合感染的类型有病毒性和细菌性混合感染。细菌性混合感染,如鸡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细菌病与寄生虫病混合感染,鸡大肠杆菌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
防治对策1加强对重大疫病的监测与检疫做到尽早预告,尽早采取相应而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定期对种鸡场进行检疫,淘汰阳性鸡。在孵化中对受精蛋、死胚蛋以及出壳时弱雏和死雏进行抽样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垂直性传染病;商品场比例抽样检测,了解鸡群抗体水平以及疾病情况;定期对舍内空气含菌量和霉菌素进行检测;免疫接种后,应按计划进行抗体水平检测,建立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同时,对进入场内的饲料进行检测,不得购入疫区生产的饲料产品;加强空气质量的净化,定期对鸡舍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2推广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规模化养鸡场要建立一个稳定的良种繁育体系,使得各级鸡场(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商品场)的种群供给较为固定,以减少疫病在繁育体系间的纵向传播和在横向传播;“全进全出”是规模化养鸡场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不但能保证生产的计划性,而且有利于鸡群的保健和对疫病的控制、扑灭和净化;在高密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为了保证鸡群的正常生产,必须有效控制鸡舍内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灰尘、有害气体浓度和病原微生物数量等;规模化养鸡场为了追求高效益,往往采用生长速度快和产蛋率高的标准化高效种鸡。为此,必须供给充足的优质饲料和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按照营养标准对鸡群实行标准化饲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j/3/2009-04-20/13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