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禽类用药的注意事项


  在养禽生产过程中,经常用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禽病。下面就禽类用药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预防用药时须控制剂量
  预防用药剂量一般为治疗剂量的1/4~1/2,但很多养殖户为了保险起见,常将口服治疗剂量换算成饲料添加量后添加在饲料中用于长期预防。这样做不但增加了用药成本,抗菌素类还会抑制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引起消化紊乱及维生素缺乏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磺胺类药因禽类对它的吸收率高,故药量偏大或用药时间长等会发生毒性反应,一般不宜作预防用药长期添加。
  药物混合或添加不当
  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因药物的浓度通常为每千克1毫克~500毫克,占比例极小,因此添加时不能一次性把少量药物放到大堆的饲料中去搅拌,否则易造成因药物不均匀而引起中毒或治疗无效,应采用“由少至多,逐渐拌均匀”的原则。通过饮水添加药物时,必须确认所添加的药物是可溶于水的,否则,药物会在水中沉积下来,造成不均匀,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使用青霉素类药的注意情况
  青霉素类药是广大养殖户常用的抗菌类药物,但在鸡患慢性呼吸道病(也称霉形体病)时,不可用青霉素治疗。青霉素的杀菌原理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霉形体没有细胞壁,因此青霉素对霉形体无效。青霉素G内服易被胃酸破坏,内服无效。但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摩西林)、苯唑青霉素等具有耐酸特性,内服有效。青霉素外用时必须溶于水后使用,青霉素不能直接杀菌,只有溶于水后才起作用,否则青霉素粉不溶于含蛋白的组织液,会演变成青霉素噻唑蛋白而引起机体过敏反应。还有一些常见的用药拮抗情况,如:用磺胺注射液稀释会使青霉素失效。青霉素G与四环素合用,四环素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使青霉素G的作用减弱。
  经验性用药不当
  有些养殖户试用了某种药物治疗一些禽病后,发现其效果不错,于是在其以后养殖过程中出现相同的疾病时,就反复使用这种药,但疗效会一次比一次差,因为长期用一种药来治疗同一种病时会产生耐药性,特别是抗菌药和抗球虫药更是如此。
  不根据气温变化的影响给药
  如有些养殖户在夏天时给鸡饮水加药的浓度是X,在冬天时所用的浓度还是X,效果往往不如夏天理想,因为鸡在夏天的饮水量通常是冬天的两倍多,所以在冬天所添加的药物浓度一般是夏天的两倍多,才能使鸡达到相同的药物饮食剂量。

  对家禽的生理特点不够了解致使用药不当
  禽类的肾小球结构简单,有效过滤面积小,对肌注后经肾排泄的庆大霉素、链霉素非常敏感,故生产上常见到鸡肌注链霉素后引起休克、失去平衡、中毒死亡的情况。禽类无汗腺,用解热镇痛药来抗热应激,效果往往不理想。禽类有丰富的气囊,在生产中用气雾免疫、气雾给药常会有好的效果。
  对药物的机理或配伍不够了解
  一般来说,禁止同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联合应用,由于同类抗菌药物其作用机理相同,多数具有交叉耐药性,比如某一种大肠杆菌对一种磺胺药已具有耐药性,那么再选用其他磺胺类药物治疗常常无效。另外同类药物合并使用可能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链霉素和庆大霉素都属于氨基甙类抗生素,两者合用可导致动物发生中毒(肾脏毒性、骨骼受损等)。大多数抗菌素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发挥治疗作用,也不容易渗入到细胞内,因此抗菌素对因脑部受损出现神经症状的疾病一般无效,对细胞内感染病原菌的疾病,如鸡的李氏杆菌病、结核病也无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青霉素 禽类 剂量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