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禽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免疫抑制就是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下,畜禽免疫系统受损,导致暂时性的或持久性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对特定疫苗免疫反应下降或消失,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的症状不典型,继发感染显著增加,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增多,死淘率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效益下降等。 yzyz
  1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特点 yzyz
  1.1 免疫抑制性疾病不断增加 家禽流动的日益频繁,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再加上非SPF来源的生物制品的广泛应用,造成免疫抑制的传染病不断增多。如传染性法氏囊炎(IBD)、禽白血病(AL)、马立克氏病(MD)、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禽脑脊髓炎(AE)、传染性贫血病(CIA)、禽流感(AI)、新城疫(ND)、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呼肠孤病毒感染(Reov)等等。 yzyz
  1.2 免疫抑制性疾病间的多重感染已相当普遍 在我国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病二重及多重感染现象普遍存在。崔治中等对从全国各地随机收集到的疑似IBDV感染的60多个法氏囊样品进行检查发现,有相当高比例的样品中分别存在着IBDV、MDV、REV、CIAV的不同组合的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其中5个样品中同时存在着以上4种病毒的感染。 yzyz
  1.3 免疫抑制性疾病加重了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免疫抑制病原(如IBDV、MDV、NDV等)感染后,增加了鸡群对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支原体病的易感性,往往造成复杂的混合感染,给疾病的诊断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使养禽业损失惨重。 yzyz
  1.4 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持久 家禽感染免疫抑制性病毒后,大多呈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和散播者。临床症状不典型,零星死亡,体增重和饲料转换率降低,死淘率增加,经济损失严重等。 yzyz
  2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制措施 yzyz
  2.1 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一是注意引种,因为许多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原是经种蛋传播的,如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征、鸡传染性贫血病、呼肠孤病毒感染、禽腺病毒感染等,这些疾病一经传入,很难根除,危害持久,所以要尽量从正规的种禽场引种。二是注意养禽场的场址选择和布局,养禽场与居民区至少要有300~500米的距离,与大型养殖场应不少于1000米,避免与有污染的企业毗邻;场内规划布局要合理,各禽舍之间要有防疫间隔带。三是建立安全消毒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四是合理地选择疫苗和生物制品,避免使用毒力较强的活疫苗和非SPF来源的生物制品。 yzyz
  2.2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应激发生 由于雏禽免疫器官发育不完善,对免疫抑制性疾病易感性高。因此,防治雏禽早期感染至关重要。雏禽与成年禽必须分开饲养,认真做好孵化前种蛋、孵化器、孵化室、育雏室及用具的消毒工作。接种疫苗期间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冷热、空气污浊等不良刺激,避免免疫接种与转群、断喙等工作同时进行;为减少应激,在接种疫苗期间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或电解多维的添加量;遇到运输、接种、捕捉、药物刺激、饥饿、干渴、振动和噪音等应激时,也应加大维生素A、维生素E和硒等的添加量;饲养密度要合理,饲料营养要全价,特别注意饲料原料的保存,避免霉变;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条件,通风良好,及时清粪;尽量减轻或避免强应激因子对鸡群的影响。 yzyz
  2.3 合理免疫,加强疫病监测 选择安全的疫苗和设计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本地区和养禽场疫病流行情况,确定所需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首次免疫时应避免选择毒力较强的弱毒疫苗,并掌握正确的免疫方法;根据家禽抗体水平及其消长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确定首免和加强免疫时间;依据家禽的机能状态制定最佳免疫接种时间。例如,对雏鸡群进行法氏囊免疫接种时,选择毒力中等偏弱的疫苗如M-65进行免疫效果较好,应严格控制某些毒力偏强疫苗的盲目使用,以免对雏鸡免疫功能造成危害。在接种前或接种时使用免疫增强剂,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来避免免疫抑制的发生,特别是鸡IL-2与疫苗同时使用,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但使用应适量,超剂量使用会对机体造成毒性作用。对生产环境病原情况和饲养要素等情况进行监测。如对禽粪进行检测,是否含有球虫、蛔虫、线虫等寄生虫虫卵;对禽舍内的粪便、空气尘埃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和培养,确定细菌数和细菌种类;对禽群进行抗体检测;对病死禽进行剖检及细菌病毒的分离培养及鉴别等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抗体 细菌 检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