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目前禽病流行病的动态


近几年,随着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禽肉、蛋的市场供应总体看好,但各种畜禽疾病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给养殖生产带来了新的威胁。
  禽病新特点:
  1.发病日龄越来越早。2日龄~5日龄就出现呼吸道拔脖喘气的现象。
  2.由种源遗传给下一代的免疫抑制病在逐渐增加。
  3.环境性疾病多。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以及更换水料槽过早造成的腿病等等。
  4.传染性的疾病多。如:ND、IB、AI等。
  5.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多。如:ND+大杆,ND+支原体+大杆等。
  6.症状相似,需要鉴别诊断的多。如:AI、IB、支原体的区别。
  7.非典型性的病变多。如:ND、IBD等。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疾病的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理想,给基层的技术服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支气管属于冠状病毒,主要侵害1周龄~4周龄的幼鸡,临床已检测出25种之多的血清型,在某种条件下的肉鸡及肉种鸡发生的肿头综合征与传支有关,近10年来,在中国多个省区也分离出一种致腺胃病变的传支毒株。IB病毒能够在呼吸道、肠道、肾脏和输尿管中复制。
  流行病学:
  1.鸡体随着日龄的增加,对呼吸性、肾脏性及腺胃性等毒株的抵抗力在增强。
  2.不同的传支毒株的攻击力有不同的差异。
  3.继发感染与气候变化和饲养情况等环境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传播途径:由病鸡通过呼吸道排出病毒,通过空气、灰尘、飞沫传给易感鸡,许多鸡携带感染性支气管病毒的毒株,有大量的病毒散发到粪便中,有的粪便中排出的毒株存活时间更长。
  流行形式:传支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冬季多发,这可能与鸡的冷应激、饲养密度及圈舍的通风程度有关。传支病毒可以引起鸡群全体感染,特别是呼吸道型IB感染雏鸡。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发病率高,死亡率在25%以上。腺胃型传支发生于雏鸡,发病率可达90%以上,虽然传支发病率高,但死亡率差异比较大。这主要是鸡自身的免疫力、年龄、所感染病毒的类型、细菌继发感染程度、应激因素、(温度、营养等)、性别、品种等因素不同。
  一般来说,雏鸡感染呼吸道型时死亡率可在25%以上。雏鸡感染肾型时死亡率更高。雏鸡感染腺胃型时死亡率可达30%,并发感染时死亡率高,可达95%。
  传支主要以呼吸型、肾型和腺胃型为主:
  呼吸型传支:鸡苗入舍2天~5天之间外观就可见伸颈,闭眼,张口呼吸的现象。剖检可见气管和支气管的交接处上3个~5个环处有黏膜充血,出血。如果治疗不及时,两侧的支气管会在15天时出现像火柴杆样的干酪物,严重的喉头呈扩张状态。
  肾型传支:今年春天在辽宁,鸡肾传发病发生是在雏鸡入舍8天左右开始(还有的发病更早)。病初期可见鸡的肾脏发暗红,在15天~18天以后就开始拉白色石灰样的粪便,用手捻呈沙沙的声音。肾脏内有大量尿酸盐沉积,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呈花斑状(花斑肾),泄殖腔内有大量的石灰样粪便。病鸡大量饮水致使嗉囊积水,由于肾的肿胀不能正常地排泄,致使肝呈现黄色条纹状的坏死,腿爪发绀,发干。
  腺胃型传支(也叫腺胃炎):雏鸡进舍后的3天~5天就可见鸡苗拉黄色的不成型的稀料便,鸡消瘦,脱水,皮肤发干。
  剖检:主要是腺胃肿大,发硬呈球型,腺胃和肌胃的交接处扩张,腺胃的黏膜水肿,乳头界限不清。肌胃的鸡内金发白,溃疡出血,造成鸡的采食量低,生产性能低下,15天鸡的体重仅150克。
  家禽传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流行特征、潜伏期和主要的临床症状,并可传染其他健康家禽的疫病。传染性疾病依然是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可造成大批家禽发病及死亡,并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禽病的分类:
  病毒性疾病 如马立克,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的支气管炎,传喉,脑脊髓炎,法氏囊,鸡痘,减蛋综合征,病毒关节炎,传染性的贫血,淋巴白血病,网状内皮增生症等均由病毒引起。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主要还是选用相匹配的疫苗,按照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合本地本场的免疫程序,进行疫病的预防。
  细菌性疾病 如支原体,大肠杆菌,鸡白痢,传染性鼻炎,禽伤寒,副伤寒,禽霍乱,鸡弧菌性的肝炎,鸡波氏杆菌,鼻气管鸟杆菌,葡萄球菌,鸡坏死性肠炎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细菌 肉鸡 疫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