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为什么有些鸡场的鸡病不能有效地控制?


  一、养鸡户自身方面因素yzyz
  1?饲养环境条件差,场地污染严重yzyz
  由于多数农民养鸡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因此在从事养鸡生产过程中对兽医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养鸡场从场址的选择、鸡舍的布局和建造,以及对粪便、污物和病死鸡等的无害化处理都未能达到科学、规范和合理的水平。如鸡舍分布过于密集,距离太近,场地狭窄;鸡舍搭建太简陋,冬天难于御寒,夏天又不隔热,舍内阴暗潮湿;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氨气含量过高;忽视清洁卫生,对鸡舍、水槽、食槽等不消毒;粪便处理不当,到处乱堆,大多数都把粪便堆放在离鸡舍不远的地方,以致夏季蝇蛆孳生,下雨后粪水四溢,臭味难闻;病死鸡和每次接种后的疫苗瓶及剩余的疫苗随便乱扔等等。虽然有的饲养户刚开始养鸡时还比较讲究环境清洁和消毒,但以后认为别人全都如此,仅自己注意也没用,也就放弃了其正确的做法。其实正是因为有这种心理,才造成农村养鸡环境的恶化和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污染,使鸡群经常处于多种病原微生物的重重包围之中和严重威胁之下,稍有不慎即可导致疫病的爆发。yzyz
  2?盲目引种,鸡苗来自染疫种鸡场、孵化厂yzyz
  在鸡苗引进上,一些养鸡户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注重种苗价格,而不考虑品种、质量,因贪图价格便宜而向一些来路不明或向一些未经有关部门验收获准生产的种鸡场购进种苗。有很多的农村养鸡户饲养条件恶劣,饲养管理能力及疫病防治技术不过关,根本不具备制种和孵化能力,种鸡不健康、种质低下时照样生产鸡苗,造成鸡病随鸡苗广泛传播。有的孵化厂四处收集种蛋进行孵化,鸡苗母源抗体水平相差极大,弱苗多,死亡率高,生长不整齐,疫病抵抗力差。yzyz
  3?防疫意识淡薄,防疫措施不健全yzyz
  大部分养鸡户其鸡舍进出口无消毒设施,或虽有消毒池但消毒液长期不更换,形同虚设,外人随便进入鸡舍。例如,鸡贩子挨家串户乱窜鸡舍,未经清洗消毒的运鸡车及装鸡笼进入鸡场、鸡舍内装运鸡只;养鸡户互串鸡舍的现象非常严重,尤其当某一鸡群需防疫注射或发病需打针时,常有其他养户帮忙,且出入鸡舍均未消毒,造成了病原的人为传播。由于各户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不一致,因而一旦某户的鸡发生传染病,几乎户户的鸡也跟着发病。对鸡舍不坚持定期消毒,舍不得花消毒药的钱,而等到爆发疫病时则措手不及地花大量的钱买药治病,这种现象存在较普遍。更有甚者有的养鸡户养了好几年鸡竟然未用过一次消毒药,但对其所养鸡群屡屡发病也不引以为戒;对有传染病的鸡,不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病鸡、健康鸡混养;有的在同一时期饲养不同批次的鸡,又未做到专人管理,致使新老鸡群互相影响,尤其某些老鸡病愈后,虽然临诊症状消失,但仍排毒排菌,极易感染抵抗力较差的鸡。yzyz
  4?免疫程序混乱,疫苗使用不当yzyz
  多数养鸡户对免疫程序等方面知识了解甚微,似懂非懂,没有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加上目前一些鸡群鸡苗来源不同,抗体水平不一致,又未能进行抗体测定,免疫程序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存在随意性;有的几年来一直使用同一免疫程序,墨守成规。实施免疫接种时,不管鸡群健康状况如何,甚至在鸡群健康状况差、饥饿、天气骤变、转群、断喙等应激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也照样进行,造成群体不能产生预期的保护作用,易于诱发鸡群发病。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养鸡户的鸡群都有不同程度的新城疫发生,而且多为非典型新城疫,使鸡群的死淘率和其他病的感染发生率增加,造成极大危害,不合理的免疫程序是其重要原因之一。yzyz
  在疫苗使用方面,部分养户购买疫苗后在没有严格冷藏情况下放置时间过长,疫苗稀释后又未在短时间内使用,并存在严重的超量使用疫苗和短时期内多次重复使用疫苗、多种疫苗不合理的混合使用、疫苗中加入抗菌药物和免疫途径不正确等,使疫苗失效或效价降低,造成免疫失败或免疫效果差。yzyz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疫病 种苗 抗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