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近期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传播途径
  大肠杆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环境后,细菌可经鸡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种蛋等途径进行传播。一般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1.垂直传染
  一般认为在母鸡的粪便污染蛋壳后,大肠杆菌由蛋外侵入到蛋内是重要的传染来源。在卵黄感染的雏鸡中有70%的卵黄囊中有此菌。鸡胚卵黄感染后多在孵化前就会死亡。出壳后的带菌雏鸡多数出现大肚、脐炎、卵黄吸收不良,如果把雏鸡抓在手中有软绵绵的感觉,这种雏鸡一般不易成活,多在一周内死亡。在实践中,许多小孵化场生产的雏鸡问题比较大。
  2.接触性传染
  大肠杆菌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环境等以后,经鸡的消化道和呼吸道发生传染。鸡舍空气中游离的大肠杆菌可随鸡龄的增长而增加。如果鸡舍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灰尘增加就会损伤鸡的呼吸道黏膜。当鸡吸入有致病性菌株时就可造成呼吸道感染,又可经气管和肺进入气囊而引起气囊炎,进而又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败血症等。经消化道感染者多因饲料、饮水被粪便中的细菌污染所致。
  3.继发与混合感染
  这是当前该病流行的一个重要特点。导致本病的发生一般都有一定的条件因素,也可称为是诱导因素。其中包括非传染性因素和传染性因素两种。常见的非传染性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的改变,如气候突变、寒冷、潮湿、拥挤、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缺氧、有害气体浓度太高、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诱发。传染性因素主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些传染病,如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葡萄球菌病等都可诱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或者因大肠杆菌病发生的同时又混合感染了其它传染病,这样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突然增高,一般呈急性经过。
  二、流行特点与病理变化
  根据鸡的品种、年龄和发病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与病变的不同,生产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脐炎型
  主要发生于出壳不久的雏鸡,多见有脐环闭合不全、脐孔周围红肿,并常有皮肤破损、发硬、呈黄色,时间较长者脐孔周围发红或呈紫黑色,后腹部肿大,皮薄而发红或呈紫青色,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病鸡全身衰竭,闭眼垂翅不愿走动,减食或废绝,出壳后最初几天死亡率较高。
  2.急性败血型
  主要发生于雏鸡和4月龄以下的青年鸡,尤其是肉仔鸡的发病率最高。常与腹水症、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等病混合感染。特征为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病鸡表现:精神委顿、眼半闭、缩颈呆立、两翅下垂、腹式呼吸、减食或不食;部分病鸡拉灰白色、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有的鸡临死前出现仰头、扭颈等神经症状。病程一般为1-3天,死亡率可达50-80%;病理变化以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为特征,肝脏肿大或大出血。肠道发炎,肠管粘连,并有淡黄色或橙黄色腹水。
  3.气囊炎型
  常见于5-12周龄的青年鸡,以6-9周龄发病最多。本型常呈继发感染,多因患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非典型新城疫时,鸡体的抗病力下降,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增加,当空气或灰尘中的大肠杆菌被吸入呼吸道而继发本病。其病理变化多见于胸气囊和腹气囊壁增厚、混浊、囊内常含有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有时可见气囊炎、心包炎和肝周炎同时发生。
  4.全眼球炎型
  一般发生于大肠杆菌败血型的后期,为单侧或双侧;病鸡食欲减少或废绝,呆立一隅。病初表现眼结膜潮红、眼睑肿胀,眼前房有浆液性分泌物,眼睑肿胀严重时发生粘连,随后分泌物形成黄白色干酪样,挤出分泌物后见角膜穿孔,最终失明,因饮水采食困难而衰竭死亡。
  5.卵黄性腹膜炎型
  多见于产蛋鸡,尤其是人工授精的种鸡,多因在输精过程中消毒不严,操作不当而导致泄殖腔、输卵管感染发炎而引起;本型又多与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混合感染。特征为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等,有的则未见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死鸡一般表现体况良好。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鸡冠发红或暗红,后腹部膨大下垂,剖检变化为:卵黄变稀、出血或破裂,在腹腔中弥漫着破裂的卵黄液,将腹腔内的肠管、脂肪染为蛋黄色。肠管、腹腔发炎,相互粘连,死亡时间稍长者腹壁、腹膜及肠管变为褐绿色,气味腥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肠杆菌病 新城疫 饲料 病程
上一篇 : 肉鸡肠炎诊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