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雏鸡白痢杆菌病及其中西医结合防治


雏鸡白痢杆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雏鸡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发热、拉白色粥样或黏液性粪便为特征,一般5~6日龄开始发病,7~14日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特别是7~10日龄的雏鸡死亡率最高,严重影响着育雏成活率及鸡群质量。yzyz
  1 发病原因yzyz
  本病的病原是鸡白痢沙门氏杆菌,显微镜下观察,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呈杆状或近卵圆形,病鸡的内脏器官中特别是肝、肺、卵黄囊、睾丸和心血中含菌量最多。本病的传染途径很多,病鸡的排泄物污染周围环境是本病传染的主要因素,健康雏鸡因接触病鸡排泄物或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用具等而被传染。带菌种蛋可直接将病菌传染给新孵出的后代,同时还会污染孵化器和孵坊。该病还可以通过断喙、性别鉴别传播,被污染了的免疫器材也能广泛地传播本病。另外,饲养管理条件差,如雏群拥挤、环境不卫生、育雏室温度太高或者过低、通风不良,饲料缺乏或饲料营养搭配不齐全,较差的运输条件或者同时有其他疫病存在,鸡本身抵抗力下降等,都是诱发本病和增加死亡率的重要因素。yzyz
  2 临床症状yzyz
  病雏精神沉郁,低头缩颈,闭眼嗜睡,羽毛松乱,食欲下降或不食,常常拥挤扎推或靠近热源,嗉囔膨大充满液体,尖声鸣叫,呼吸困难。突出表现为下痢,排白色似石灰浆状的稀粪,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所污染,干后成硬块而封堵肛门,病雏排便困难、努责、呻吟,甚至因疼痛而尖叫。少数病雏关节肿胀、跛行、行走不便,有的出现眼盲。yzyz
  3 病理变化yzyz
  病死雏鸡瘦小,羽毛污秽,肛门周围污染粪便,眼睛下陷,脱水,脚趾干枯。主要病变为肝脏肿大,土黄色,散在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灰白色针尖状坏死点或点状出血;蛋黄吸收不全,卵黄囊的内容物质变成淡黄色并呈奶油样或干酪样黏稠物;心包增厚,心脏上常可见灰白色坏死小点或小结节;脾脏肿大,质地脆弱。病程稍长者,可见肺部有坏死或灰白色结节,有的肝、脾、肌胃、小肠及盲肠也有结节;肾充血或贫血,输尿管显著膨大,有时在肾小管中有尿酸盐沉积;肠道呈卡他性炎症,特别是盲肠常可出现干酪样栓子。yzyz
  4 现场检查yzyz
  无菌操作采取病雏血液滴在有沙门氏杆菌多价O血清的清洁玻片上做凝集试验,同时以生理盐水代替多价O血清做对照,结果是血液很快与多价O血清凝集,而对照玻片上没有出现凝集现象,初步诊断为沙门氏杆菌所致的雏鸡白痢杆菌病。yzyz
  5 实验室检查yzyz
  5.1 细菌学检查yzyz
  5.1.1 无菌操作采取病变肝脏并剪碎,用亚硒酸盐亮绿增菌液增菌37℃培养18~24h,然后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和血液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h后观察,SS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均可见细小、无色透明、光滑、完整的菌落,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有灰白色、边缘整齐、易乳化、不溶血菌落。yzyz
  5.1.2 选典型菌落移植到普通琼脂斜面和三糖铁琼脂上(接种三糖铁琼脂时先涂布斜面后穿刺底层),37℃培养24h,普通琼脂斜面上见正圆形、半透明、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灰白色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三糖铁琼脂斜面变红,底层变黄含有气泡,即产酸产气。yzyz
  5.2 血清学诊断 取一小滴沙门氏杆菌全价血清滴于一清洁玻片上,再挑取上述普通琼脂斜面上纯培养物少许与玻片上的全价血清混匀成浓菌液,混匀后摇动玻片,2min内(室温20~25℃)出现凝集现象。取上述普通琼脂斜面上纯培养物少许与沙门氏杆菌多价O血清做凝集反应试验,结果为阳性。yzyz
  6 治疗yzyz
  6.1 中药方剂yzyz
  6.1.1 雄黄4g,藿香10g,滑石16g,共研磨为末拌料,供100只雏鸡用,一日一次,连用一周可见效。yzyz
  6.1.2 黄连、黄芩、苦参、金银花、白头翁、陈皮各等份共研细末,拌匀,按每只雏鸡每日0.3g拌料,连用一周,防治雏鸡白痢的效果较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检疫 鸡白痢 坏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