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家禽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探讨


  引言yzyz
  传染性法氏囊(Infectiovs Bursal Disease,IBD)是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自1953年发病以来,一直就是养殖业的一大难题。本病主要表现排稀便,法氏囊及肾脏出现特征性病变。已知有两种血清型,它们的毒力和致病力变化很大。这种病毒对不良环境因素和多种消毒液的抵抗力很强。近年来,一直呈现局部高发的态势,有些地区发病日益严重。而且出现一些新的发病特点,严重危害到家禽养殖业的效益。因此特撰文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供同行交流参考。yzyz
  近期发病特点:yzyz
  1.从2000年以后,法氏囊发病日趋严重; 一些鸡场几乎每一批都在发生。yzyz
  2. 发病日龄拓宽,小龄化;3~140天都有报道。发病日龄更为提前,7日龄左右发病已不再罕见。yzyz
  3.免疫失败现象严重;目前几乎所有国产苗都不能有效控制IBD发生。 yzyz
  4.免疫抑制现象普遍存在,与传支,新城疫,大肠杆菌继发感染严重。yzyz
  5.IBD疫苗与鸡痘等疫苗毒力协同作用yzyz
  6.病死率比过去增加了,过去一般在10%以下,现在一般在13%~50%,雏鸡甚至可高达60%以上yzyz
  7. 病例不典型而且混合感染或者IBD综合征增多,常为腺胃炎发病的一大诱因。yzyz
  8.IBD流行多在使用本病弱毒疫苗4~7天发病,部分出现严重的变态反映,导致运动系统疾病。yzyz
  9. 临床和剖检症状的不典型性。部分可能不出现尖峰死亡曲线,病程有的可能到一月。部分发病具有突发性 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不到24小时。yzyz
  10.在5—10月份形成发病高峰,高温高湿地区发病相对较高因此常与球虫伴发。yzyz
  11.感染严重的鸡场,不可避免的出现新城疫或传支发病。yzyz
  12.水禽发病也有所报道。毒力突变的基础上有可能导致法氏囊新的血清型的出现。yzyz
  原因:yzyz
  1.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型IBDV的不同毒株,抗原性也有差异。根据病毒抗原的相关性统计分析,有人可将I型IBDV分为6个亚型,每个亚型可认为是一个病毒群,一般认为不同型的毒株的存在是造成IBD弱毒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yzyz
  2.IBD野毒污染严重,在我国超强毒占主要流行毒株;yzyz
  3.法氏囊病毒对环境以及外来理化因子的抗力比较强。yzyz
  4.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广泛存在。非SPF胚的疫苗。yzyz
  5.滚动疫苗反映。疫苗免疫密度不高、水质有问题、或疫苗间干扰。yzyz
  6.很多父母代鸡场在40周龄左右不再搞IBD苗,母源抗体水平逐渐消退,或不整齐,难以确定合理的首免时间。防疫处于免疫空挡期,抗体低下期。yzyz
  7.免疫应答不完全,特异性免疫细胞不足,免疫多而集中,应激大;yzyz
  8.鸡舍被传染性法氏囊强毒污染,中毒力冻干苗不能抵抗强毒的侵扰yzyz
  9.我国普遍使用毒力偏强IBD冻干苗,同时IBD的免疫越来越早,疫苗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比较严重; yzyz
  10.IBD突变株出现,不同亚型之间的交叉保护为10-70%; yzyz
  病原:yzyz
  本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原是双核糖核酸病毒。病毒抵抗力强,对一般酸性消毒药能耐受,碱性消毒药能较快杀灭。经张曼夫教授报道我国存在IBDV超强毒,但未发现IBDV变异株.。据报道,欧洲只发现IBDV超强毒,未发现变异株。而美国只发现IBDV变异株,未发现超强毒。目前的研究证明,I型分离株与标准毒株在抗原性上有差别,国外已报道多株I型IBDV的变异亚型,我国的IBDV分离毒株与疫苗株也发现在抗原性上有差别。变异IBDV的产生是由于关键性基因位点的缺失或者突变引起的。I型IBDV有4种病毒蛋白,VPl—VP4,其中VP2有一个结构蛋白和中和抗原决定簇,可以刺激鸡体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我国目前分离到的都为I型毒。IBDV有2个血清型, I型IBDV对鸡具有致病力,对火鸡无致病力,但可使其产生抗体。Ⅱ型IBDV是从火鸡中分离到的,对鸡和火鸡都没有致病力。两个血清型病毒抗原的相关性小于10%,因此交叉保护力很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病毒 新城疫 毒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