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现代化种禽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及其重要性


生物安全是指将可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和害虫排除在外的安全措施。它是一个概括性术语,包括了在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或存活)和感染(或危害)良好饲养禽群方面应采取的一切措施,这些有害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昆虫、啮齿动物和野生鸟类。yzyz
  鸡场生物安全体系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它可以减少外界疾病因素进入养鸡场或在养鸡场内部鸡群之间的传播,使鸡群远离致病因素。种鸡场生物安全体系是种鸡生产和育种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yzyz
  一 场址的选择和布局 远离公路主干道、居民区以及村庄的区域,建立在地势较高、气候干燥、便于排水、通风、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供电有保障的地方。特别是与其他畜禽场、畜禽屠宰厂、肉类和畜禽产品加工厂、垃圾站等,距离要更远一些。生活区和生产区要严格分开,四周建立围墙或防疫沟、防疫隔离带。各区的排布主风方向不能形成一条线。在各生产区内的净道和脏道要分离,饲料、雏鸡从净道进入鸡舍,淘汰鸡、鸡粪从脏道运出。设立的病死鸡尸坑、鸡粪发酵池应远离鸡舍500米以上。yzyz
  二 设立卫生消毒设施 在养鸡场大门入口处设立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淋浴消毒室,所有进出场人员必须淋浴消毒、进出场车辆、物品必须经过经消毒方可出入。人员进入生产区或生产车间必须淋浴、消毒,换上生产区清洁服装后才能进入,进鸡舍之前再次换鞋。各生产区配备高压冲洗消毒设备,对生产区内的鸡舍、道路要定期消毒。yzyz
  三 执行科学有效的消毒卫生程序 消毒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鸡舍内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的数量,降低鸡场的污染程度,从而阻断病原微生物从鸡群外部的传入和在鸡群内扩散,可显著降低细菌性疾病及病毒疾病的发生率,并将昂贵的治疗药费疾病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降到最低。yzyz
  随着现代化、集约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对饲养环境条件、管理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要想使鸡群发挥最大的生产性能,必须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始终遵循生物安全体系原则。而消毒则是家禽饲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物安全措施之一,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群。切断其中一个环节就能阻断传染病的流行。消毒的目的就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与用药物疫苗防制相比,不仅鸡群更安全,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减少药物残留,是家禽饲养的关键技术环节。虽然我们对消毒工作非常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不能正确的掌握消毒方法,而影响了消毒效果。yzyz
  首先先看我们在卫生防疫、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yzyz
  (一) 消毒中存在的问题yzyz
  1 忽视消毒前机械性的清除工作 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必须使药物接触到病原微生物。被消毒的现场往往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如粪便、饲料残渣、污水等,这些有机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消毒药物与有机物,尤其是与蛋白质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可结合成为不溶性的化合物,阻碍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再者,消毒药被大量的有机物所消耗,严重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所以说,彻底的机械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有实验表明,消毒前的机械性清除工作;可以将环境中90%的病原微生物清楚掉;之后进行喷洒常规的消毒药,可降低95%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如进行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病毒和细菌的杀灭率达99.9%以上;如上述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则可基本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因此,鸡场消毒应遵循以下基本程序:清扫、水冲、喷洒消毒药液、熏蒸。yzyz
  2 盲目消毒,没有科学的消毒程序 一般分为定期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三种情况,而且应按照从上到下、先内后外等一定的顺序进行,不可杂乱无章。我们只重视鸡舍内小环境的消毒,而忽视了平时对场区、门口、禽舍进出口、人员往来等大环境的消毒;即使鸡舍内的消毒也只是简单的喷洒一番,往往忽略了天棚、门窗、供水系统及排污沟等死角的消毒,使这些地方变成了病原菌繁殖的场所,对养禽场是一个隐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喷雾 饲料 病原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