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家禽传染病发生流行特点与防制对策


 一、家禽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家禽新传染病不断出现
  近年来,随着动物及其产品贸易的全球化和我国养禽业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禽业带来诸多问题,这就是旧病未除,又添新病。影响较大的有禽流感、鸡传染性贫血、肾型传支和多病因所致腺胃炎、鸡病毒性关节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包涵体肝炎、减蛋综合征、雏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新城疫、鸭法氏囊病、鹅副粘病毒病、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红眼病、J亚群禽白血病、禽衣原体病、肉鸡腹水综合征和隐孢子虫病等。
 2.家禽传染病病原体变异
 近年来,在禽病的发生和流行过程中,由于禽传染病的很多病原体发生抗原漂移、抗原变异,导致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非典型化。
 禽流感(AI):2000年以前,鸭、鹅带毒不发病;2000年以后,鸡、鸭、鹅均发病并互相传播。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强毒型(VIBDV);90年代,超强毒型(VVIBDV)。
 传染性支气管炎(IB):80年代以前,呼吸型;80年代至90年代,肾型;90年代至今肾型、腺胃型。
 IBD:80年代以前,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4~6周龄鸡最易感;90年代至今,早可提前到3~4日龄,晚可推迟到25周龄的鸡照常发病。
  ND:90年代以前,鸭、鹅不发病;90年代中期以后,鸡、鸭、鹅均发病,且可互相传播。
 3.家禽传染病危害加大
 随着集约化养禽场的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污染越趋加重。近年来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由此所造成的危害也在加大。
 如鸡的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葡球菌病、绿脓杆菌病、支原体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鸡球虫病和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等,这些病原广泛存在于养禽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成为养禽场的常在菌和常发病,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禽肉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下降,甚至有的病原体还可通过禽肉产品传染给人类,危害人体健康。 另外,家禽的某些损害免疫系统的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等免疫抑制病的存在,使得家禽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造成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和饲料中长期添加低剂量的抗生素添加剂,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控制细菌性疾病已成为一大难题。
 4.家禽传染病混合感染增加
 在实际生产中常见很多病例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对同一鸡体协同致病引起的并发病和继发感染的病例上升。特别是一些条件性、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两种病毒病同时发生,有细菌病与病毒病同时发生,或者多种细菌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病毒病与寄生虫病同时发生,这些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了难度。
 5.家禽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增多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机理主要是破坏淋巴细胞系统,破坏巨噬细胞系统。常见的老免疫抑制性疾病:MD、IBD。近年来新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呼肠孤(RE)、传染性贫血因子(CIA)、网状内皮增生症(REV)等。
 6.隐性感染、持续性感染增多 鸭、鹅等历来是新城疫和禽流感的宿主,正常水禽中分离到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很容易,水禽普遍带毒不发病,以前曾有从水禽中分离筛选新城疫病毒作为鸡的弱毒苗。但近几年禽流感、新城疫造成水禽的传染流行,并损失严重。
  7.目前很多家禽传染病都有免疫失败的报道,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二、家禽传染病的防制对策与建议
 家禽传染病防制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学、依法防制、群防群控、及时处理,切断家禽传染病致病原、宿主和环境三个环节的传播途径,健全和完善禽病防疫体系,制定并落实疫病的净化和扑灭措施及实施方案。
 1.建立动物防疫兽医卫生制度
 搞好环境卫生,保持饲养场清洁,注意消毒控制和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防止病原传入。搞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检验。
 2.控制家禽传染病传播途径
 搞好禽舍环境卫生,粪便污物堆积发酵,做好饲养管理用具、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防止病原传播。做好消毒、杀虫、防蝇、灭鼠工作,消灭传染病传播媒介。严格处理尸体,病死动家禽尸体的处理,应选择地势干燥,距住地、禽舍、水源、道路、河流较远的地方深埋或焚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病毒 细菌 禽流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