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林下养鸡的疫病预防技术措施


为了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顺利进行,解决畜禽与人争粮食的问题,提高荒山荒坡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率,目前在各地都兴起了山地、林地养鸡的热潮。但是野外养鸡疾病防治较为困难,因此如何做好鸡病预防工作成了搞好这一饲养方法的保障。山地、林地养鸡属于全开放式养鸡,受外界影响较大,常年饲养则鸡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必须制定一整套的疾病预防方案,同时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疾病预防方案。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以下看法,供同行参考。
1 饲养前的防病工作
1.1 林地的划分 为了有效预防疾病发生,应将用于养鸡的山地或林地划分成3~5个饲养区,划区大小应根据林地大小及饲养鸡的数量来定,区与区之间钉桩拉网隔开,网眼大小以鸡不能过为准,两区中间挖宽2m、深1.5m的防疫沟。饲养时将鸡放在不同的牧区进行轮放,以每区连续放养时间不超过30天为宜,这样每轮换一个区,就可立即对原饲养过鸡的区进行清理消毒,然后轮空60天以上,轮换前3天对即将被轮放的区再进行一次消毒,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1.2 林地清理与消毒 每批鸡饲养前,要对林地及育雏室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清除林地及周边10m内的各种杂物及垃圾,再用消毒液对林地及周边5m范围进行全面喷洒消毒,尽可能地将场地病原微生物数量降到最低。
1.3 确保鸡苗健康无病 放养的鸡苗应来自无疫病、经过严格净化的种鸡孵化场,尽量选择强健的鸡。特别应注意的是,一个养鸡场的鸡苗不能够来自不同的种鸡孵化场,而且同一个养鸡场只能饲养一个品种的鸡,特别不能饲养其它畜禽,这样有利于疾病预防。
2 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预防工作
2.1 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 进鸡后,谢绝外界的参观要求。养殖场内只允许饲养员及技术人员进出,同时尽量减少进出次数,进出鸡场前必须脚踏消毒池和洗手消毒,最好是更衣换鞋。饲养员在鸡场内不允许乱窜、聊天,各种生产工具按区配齐,不能窜区使用。运送饲料的车辆必须经过严格彻底喷雾消毒后方可入场。
2.2 搞好场区内的环境卫生 定期进行灭鼠及其它有害昆虫等工作,同时做好人工驱赶野鸟工作,可以采用训练家犬驱逐附近的鼠类、鼬类和鹰的侵害,或用尼龙网把放牧场围罩好。垃圾及药物包装袋统一回收集中处理,严禁从市场上采购其它任何畜禽产品在场内食用,鸡场内及周边严禁饲养其它畜类或鸟类,技术人员不得擅自到其它养鸡场参观或为其它鸡场进行疫病诊断工作,淘汰鸡、病死鸡及时统一处理出场。
2.3 做好消毒工作 在饲养期间,全区范围及周边5m处必须每周带鸡消毒一次(免疫前后三天不带鸡消毒),带鸡消毒注意不能用刺激呼吸道的消毒药。
2.4 注意饮水消毒 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药(如0.01%高锰酸钾溶液、大蒜水等),可以杀死水中的病原体,同时提高鸡的抗病力,不同饲养批次最好轮换、交替用药品种。
2.5 做好预防免疫 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文批号的在有效期内的疫苗,并适合本地区、本场的菌(毒)株型。绝对做好疫苗的运输和保存工作,保证使用疫苗的效价。根据本场本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出本场的免疫程序,并应注意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非疫区的免疫程序可参考如下方法。
1日龄: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注射,法氏囊病S706疫苗皮下注射。4日龄:新支灵(新城疫-传支二联苗)点眼。12日龄:新威灵(新城疫弱毒疫苗)点眼,禽流感-副粘病毒灭活苗注射。18日龄:法倍灵(法氏囊病中毒疫苗)饮水。30日龄:鸡痘弱毒苗刺种(随季节不同适当调整)。10日龄以后在饲料中加入0.01%~0.02%土霉素,预防肠炎和呼吸道疾病。15~16日龄在饲料中加0.0125%球虫痢灵,预防球虫病。
2.6 抓好饲养管理工作 (1)做好育雏工作,尤其是雏鸡的开食开饮工作及保温工作,保证雏鸡营养,以确保鸡健康生长,提高鸡群的生活力,可有效地提高抗病能力。(2)进行围养训练。雏鸡在舍内饲养3~4周后,体重达到130g以上,可采用小面积围养,经过3周以上训练,使鸡有一个由舍饲到放养的过渡,以增强鸡的抗病力和增长预防天敌的本领,从而减少放养过程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合理的饲养密度。若密度过高,鸡群生长均匀度差,抗病力下降,患病率也增加。(4)遇连绵阴雨季节,地面积水过多,相对湿度太高时,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增加,应停止放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林地 其它 免疫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