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蛋鸡鸡痘继发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病例
城关镇马兴庄村蛋鸡饲养户李某,饲养蛋雏鸡1800余只。常规饲养、防疫,防疫按种鸡场提供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在36日龄时发现鸡群出现甩鼻、打喷嚏,有时发出“嗄嗄”的呼吸音。对于个别鸡出现眼流泪的状况没引起足够重视,认为是免疫、断喙等应激因素诱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遂购买了“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服用六天未见好转,而且发现病鸡越来越多,并开始出现零星死亡。遂于鸡47日龄时来兽医站就诊。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萎靡、缩头闭目、张口伸颈等呼吸症状,食欲降低、严重绝食。排黄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污染严重。仔细观察病鸡在嘴角、鼻孔等处可见明显痘斑,有的病鸡从眼和鼻孔流出水样分泌物,扒开眼帘可见眼结膜上生成一种黄白色的小结节,严重的病鸡可以从眼部挤出一种干酪样的凝固物质。张口伸颈呼吸的病 鸡,可在口腔粘膜、喉头等处可见有明显痘斑阻塞气管。

剖检变化
病死鸡多数较瘦弱,在皮肤与粘膜交界处、眼结膜、口腔粘膜、咽喉部、气管上部粘膜出现有纤维素性坏死伪膜。拨去伪膜后,可见红色溃烂面。此外还有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病变,其他脏器无明显的眼观病变。

处方
鸡痘属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禽皮肤和粘膜病灶中,对外界自然因素抵抗力相当强。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但以雏鸡和青年鸡最常发病,雏鸡死亡率高。鸡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为多,特别秋末和初春最易流行。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

诊断
一、临床诊断:鸡痘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根据临诊症状及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的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鸡痘与鸡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二、实验室诊断:
1、鸡痘 因无病毒分离等条件,未做。
2、细菌分离培养:初始分离可同时使用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氏培养基,在37℃需氧培养18~24小时。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长出中等大小、半透明、露珠样菌落,在麦康凯氏培养基上菌落呈红色。
3、染色镜检:将分离到的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因此确诊为大肠杆菌病。
4、药敏试验:通过药敏试验头孢噻肟、磷霉素为高敏,丁安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为中敏,其他药物为低敏或不敏感。

治疗措施
根据诊断结果及药敏试验,做出下列措施:
一、紧急使用“鸡痘”疫苗5倍量分两次饮用。
二、“杆菌灭”(由山东大鸡公司生产,成分主要为“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倍量饮水,每天两次饮用,连用五天。
三、饲料中加入“鱼肝油”及多种维生素连用七天。
四、个别白喉型鸡痘,小心剥去阻塞咽喉伪膜,涂上“碘甘油”放入较温暖环境中仔细喂养。
经上述措施一周后追访,鸡群恢复正常,死淘率约3%。

小结与讨论
一、经调查,该养殖户因接种“鸡痘”疫苗时,疫苗稀释过多,用量不足导致发病。“鸡痘”疫苗需按时加倍接种,并在刺种后4~6天,抽查(约10%)鸡在接种部位有无痘肿、水泡及结痂。然后根据反应率高低,做出是否重新接种的决定。
二、“鸡痘”疫苗接种方法大多采用刺种,很少使用饮水的方法。使用饮水的方法主要是想避免鸡痘的重复感染。但经过几例病例后,发现都比较理想。
三、大肠杆菌是健康家禽肠道中的常在菌,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大肠杆菌病多在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等饲养管理不善或鸡群感染某些疾病时,可造成严重感染。另外对大肠杆菌的治疗,必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用药。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贻误治疗时机。

文/山东省费县兽医站 郭瑞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肠杆菌病 病毒 免疫 环丙沙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