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鸡沙门氏杆菌病的防治


一、流行情况
12月至次年4月为流行期,雏鸡群在4日龄就开始死亡,7~15日龄死亡达到高峰。成年蛋鸡群在流行期间表现为产蛋率下降和死亡增加。月死亡率是正常死亡率的2~3倍。产蛋可下降5%~30%。如在开产早期发病,在产蛋率上升到70%左右即开始下降,一般降到60%~65%,有的甚至可以降到50%,大部分停产鸡不再恢复产蛋。与此同时,种鸡孵化率也出现大幅度下降,从发病前的88.31%下降到64.93%。
二、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
发生于四周以内的雏鸡。死前无临床症状,突发性死亡。病程略长的可见到精神萎糜、不吃不喝,病后两三天死亡。
2.亚急性型
见于四周以后育成鸡和成年产蛋鸡。以开产前后死亡最多。这时可见死亡率突增,可持续数周。有的拉稀,也有的无特殊症状而突然死亡。仅腹部膨大较明显,有的鸡冠发紫,死后鸡冠多苍白。
3.慢性型
见于成年鸡。多数体重特别大,腹部膨大,停止产卵,死亡突然;少数表现瘦弱、拉稀、精神沉郁。
以上三种类型均很少见到拉白痢症状。
三、剖检变化
1.鸡胚
在第5日照蛋可见到死亡的血胚增加很多,打开后见到血丝粘连在蛋壳上,同时发育迟缓的鸡胚比例增多。在第18天照蛋,可见死胚增加,并出现有臭蛋,发育比同期正常鸡胚慢1~2天。打开后鸡胚表面多呈粉红色充血,尿囊液混浊粘稠,有的头部肿胀。未吸收完的卵黄囊大,且呈现绿色,鸡胚腹腔内的肠道中有少量深绿色粪便。病鸡胚比正常鸡胚晚24~48小时破壳,弱雏无力啄破蛋壳,或啄破部分蛋壳后死于壳内。已出壳的弱雏身上粘满蛋壳,不易剥落。部分弱雏脐部发育不好且与蛋壳粘连,也有的腹部膨大。血蛋与毛蛋所占比例增加,毛蛋多于血蛋。
2.雏鸡
①急性败血型 内脏多无明显变化,卵黄吸收不良,残留卵黄囊大,呈现绿色,有些雏鸡患有脐炎。
②亚急性型 卵黄吸收不全,肝脏肿大,有的紫红色,有的土黄色,肝表面有点状或条纹出血;脾脏比正常肿大2~3倍,表面有点状出血;肾脏肿大,有点状出血;胸肌有出血点;心包内有黄色浆液性渗出物,血凝不良;十二指肠壁增厚。
3.成鸡
①急性型(溶血型) 死亡突然,且许多是肥胖鸡,腹腔内各脏器可见因破裂而出血。其中以肝破裂最多。也有的出血发生在皮下或肌内,血液不凝固,稀薄如水状存留于腹腔内,肝脏肿大,卵巢多无变化,输卵管中有待产出的卵。
②亚急性型(肝破裂型) 肝脏肿大,黑红色,无白点,有3~5厘米长的不规则破裂口,有的在肝包膜下形成血块。卵泡少,有的变性、萎缩,或在输卵管中有已成型的卵。
③慢性型(腹膜炎型) 腹大,肠胃与输卵管粘连在一起,可见到落入腹腔中已干化的卵黄,外面被干酪样物质粘连,有的形成团块,卵巢变性、萎缩,肠粘膜坏死,脱落。常见输卵管中停留多个已变性的卵,腹膜增厚、混浊,有的包住卵黄和小肠。
四、诊断
用心、肝、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在营养琼脂平板上24~28小时后可见细小并呈露滴样菌落、革兰氏阴性杆菌。在S-S平板上生长,呈圆型中间凹陷的菌落。血清学反应:沙门氏菌多价O抗原阳性。多价H抗原阳性。其他实验阴性,培养无大肠杆菌生长。
五、治疗
1.在雏鸡1~5日龄时在饲料中拌入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连拌5日;成鸡采用庆大霉素粉拌料,每只鸡5万单位,治疗效果明显。
2.对种鸡群用鸡白痢平板凝集抗原作血检后,淘汰全部阳性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抗原 变性 病程 残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