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特性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小鸭的传染病,亦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本病是肉鸭养殖业中的主要疾病,急性型发作的特点是发病迅速,高的发病率以及出现神经症状,由于高死亡率、体重下降以及淘汰,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该病1~8周龄的肉鸭都易自然感染,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10日龄左右发病的鸭群有时并发病毒性肝炎。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悬殊较大,发病鸭群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病程也较短。发病率最高可达90%以上,4周龄以上鸭群的发病率较低,一般低于30%。死亡率一般在5~80%之间。传染性浆膜炎并发感染肝炎鸭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接近100%。
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商品肉鸭养殖比较集中的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较多见,主要经呼吸道感染。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此外,鸭群密度过大,空气污浊,潮湿和饲料营养不平衡可能是本病发生和流行的诱因,种鸭管理不良,也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2.临床症状
所有病鸭基本症状一致,以淡绿色水样腹泻、运动失调、行走不稳、栽跟斗、双脚麻痹、头颈后仰、角弓反张、抽搐等为特征性症状。前驱期较明显的病鸭表现有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眼、鼻流出多量浆液性或粘性的分泌物,并在眼周围留下一个湿润的污秽圈。病程一般为1~3天。
3.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的炎症为主。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肿大或肿大不明显,表面附有纤维素性薄膜,有的病例脾脏明显肿大,呈红灰色斑驳状。脑膜及脑实质血管扩张、淤血。慢性病例常见胫跖关节及跗关节肿胀,切开见关节液增多。少数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4.诊断
确诊必须分离和鉴定鸭疫巴氏杆菌。鉴别诊断主要注意雏鸭病毒性肝炎和大肠杆菌病。雏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日龄比本病小,没有明显的腹泻症状,临死前和死后大多呈角弓反张姿态,剖检时,看不到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肝表面有时可见出血斑点。鸭大肠杆菌病的剖检所见与鸭传染性浆膜炎十分相似,但前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症状。
5.防治
预防本病首先应改善鸭舍卫生条件,注意干燥、防寒、降低饲养密度,勤换垫草,最好采取网上养育和笼养,提供优质全价饲料和洁净饮水。试验证明,给7日龄雏鸭皮下注射鸭疫巴氏杆菌灭活菌,1周后可产生坚强免疫力。药物治疗也是控制肉鸭发病与死亡的重要措施,发病初期在饲料中拌入足量的新霉素、林可霉素或于饮水中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能有效地控制死亡,但一定要注意耐药问题,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促进康复。
病鸭应及时挑出和隔离,鸭舍和饲养设备要反复冲洗和消毒。由于目前鸭场多采取每周或隔周进一批雏鸭,不能做到全进全出,因此一定要严格隔离好发病鸭群,最好尽快淘汰病鸭,并将鸭舍及所有设备认真清扫消毒,将鸭舍空置2周以上,否则本病很难在鸭场内根除。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j/3/2006-11-28/13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