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禽霍乱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病原菌广泛寄生于禽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上,与禽类共生,为条件致病菌,禽类在应激状态,尤其是热应激状态时发病。急性病例表现为全身粘膜有小的出血点,发病快,死亡率高。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鸡冠、肉髯水肿,关节发炎。
  [流行特点]
  1、各种家禽和野禽均能感染,鸭最易感,雏鸡对此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发病较少,3-4月龄的鸡和成年鸡较容易感染发病。
  2、当饲养管理不当,天气突然变化,营养不良,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缺乏发生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3、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外伤感染发病。病鸡的尸体、粪便、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用具、饲料、饮水等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某此昆虫也是本病的传染媒介。
  [临床症状]
  1、最急性的病例见不到明显症状,突然死亡,肥壮、高产的鸡容易发生。
  2、急性病便病鸡常表现精神不好,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头插在翅膀下,食欲废绝,饮水增多。常有剧烈的腹泻,粪便灰黄色或绿色,呼吸困难,口流粘液,冠、肉垂发紫。
  3、慢性禽霍乱可见肉垂肿大,窦、关节肿胀,跛行,部分病鸡出现耳部或头部病变,引起歪颈。
  4、鸭发病时呼吸困难、口鼻流酸臭、甩头,跛行或完全不能行走,掌部肿胀,切开有脓性或干酪样坏死。
  [剖检病变]
  1、急性型病鸡冠、肉垂呈黑紫色。慢性型病鸡主要表现鸡冠和肉垂淤血、水肿,质地变硬。
  2、心包积有淡黄色的液体,冠状脂肪及心外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3、肝肿大,棕黄色,质脆,表面散在着针尖大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有时有点状出血。有时看不到坏死点和出血斑。
  4、胃肠道的变化以十二指肠最突出,呈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粘膜红肿,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斑。
  5、蛋鸡卵泡严重充血出血,卵泡变形,呈半煮熟状。
  6、慢性病例的鸡可见腿和翅膀等部位关节肿大,变形,有炎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反应。发病期注意隔离、消毒,连用圣洁、1210消毒,带鸡消毒,每天一次。
  方案1:禽可福1瓶兑水400斤,自由饮用,连用3-5天。中药复方禽菌灵每10袋拌料1000斤。
  方案2:禽病专家1瓶兑水600斤,集中饮用,连用3-5天。
  方案3:左旋氧氟沙星溶液1瓶兑水400斤,一日2次,连用3-5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禽类 坏死 禽霍乱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