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禽病的诊断方法与控制


  聪明的养禽人无须过多地了解每一种禽病的症状、病变和治疗的知识,而应致力于良好的饲养管理,拒禽病于禽群之外。那些忽视疾病预防措施的人,在利润高时较易过日子的,一旦利润微薄时,就无法再生存了。因为家禽生产是群体、集约化的,如若预防不力,发生了疫病,则耗费大量人力、药物和其它费用,即使能够挽救一些病禽,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也是低劣的,所以对付禽病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才能有效地避免疫病的发生。

  下面所叙述的是一些与病的预防关系比较密切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措施,这些措施好比一条环状链条的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抓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使疫病无隙可乘,无孔可入。

(一)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在诸多预防疾病的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应该看到养禽场与场外的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认真细致地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不仅为了本人或本场的饲养成绩和经济效益,也是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应尽的责任。

  只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才能细致地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才能认真地落实每一个与预防疾病有关的环节,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那些毫无责任心和自觉性的人最终是不可能养好家禽的。

(二)必要的卫生管理制度

  切实做好疾病的预防,一方面需要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应规章制度的约束,例如对进场人员和车辆物品的消毒,对种蛋、孵化机和出雏机的清洁消毒,禽舍的清洁和消毒的程序和卫生标准,疫苗和药物的保管与使用,免疫程序和免疫接种操作规程,对各种家禽的饲养管理规程等,制度一经制定公布,就要经常检查总结,有奖有罚,这是养禽场尤其是大型养禽场绝对不能忽视的,没有严格的制度是不可能有科学和合理的管理,就不可能养好家禽,就必然要爆发这样或那样的疾病的,只有严格地执行科学和合理的卫生防疫制度,才能使预防疫病的措施得到落实,减少和杜绝疫病的发生。

(三)养禽场地的选择和布局

  养禽场地的选择,应作慎重和全面考虑,从防疫卫生角度,应特别注意远离居民点,远离禽场、屠场、市场和交通要道,地势较高而不位于低洼积水的地方,有充足和卫生的水源。

(四)专一的生产

  家禽和家畜之间有一些疫病是共患的,也有一些家畜可以带菌不发病,而将病菌带给家禽,引起家禽发病,例如狗和猫可以携带禽出败杆菌而无疾病症状,但可通过粪便或唾液等将细菌传入鸡群,引起禽出败的爆发。

  不同种类的家禽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也是不同的,异刺线虫与组织滴虫对鸡的危害并不太大,但是对火鸡和孔雀却是灾难性的,如果在一场内同时饲养这几种家禽,那么火鸡和孔雀很容易因黑头病而造成损失,而家鸡却可能有更多的机会爆发鸡新城疫。

  不同品种的家禽之间的抵抗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将本地三黄鸡与外来种AA鸡等养在同一鸡场内,则本地三黄鸡也许平安无事,但AA鸡却时常会出现非典型鸡新城疫等疾病。

  由此可知,在条件许可时,最好是专业化生产,一个禽场一个品种的家禽,这样也许更有利于对疫病的预防。

(五)全进全出

  不同年龄的家禽有不同的易发疫病,禽场内如有几种不同日龄的家禽共存,则日龄较大的患病家禽或是已病愈但仍带毒的家禽随时可将病菌传播给日龄小的家禽,因此,从育雏到上市或被淘汰的整个饲养期中,病菌可能存在于日龄较大的鸡群中不发病但却可以将病原体传给场内日龄小的敏感雏禽,引起疾病的爆发。因此,日龄档次越多,禽群患病的机会就越大,相反如果确实做到全进全出,一个禽场只养一个品种的一个日龄,则即使家禽处于对某些疫病的敏感期,但由于没有病原体的感染而平安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阶段,直到顺利上市,由此可知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禽群发病的机会比多日龄共存的禽场要少得多,无数实验证明,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是预防疾病,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六)永远使禽舍与新建时一样干净

  养禽与禽病防治的人士,大多都承认这样的事实,在新建的禽场或禽舍养禽,不必花费很大功夫,也能取得较好的饲养成绩,但到第二年、第三年之后,疫病一年比一年增多,药物和疫苗越来越高,饲养成绩却逐年下降,最后可能被迫停产清场,从头再来,归究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防疫不严格经种苗或其它渠道将传染病带入场内,另一方面对禽舍和场地清洁消毒又不彻底,致使因而病原体一种又一种不断地逐步进入场内,而你又无法将其彻底清除出动,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病也越来越多,最终使生产无法进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疫病 传播 种苗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