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克服饲养工艺带来的疾病


近20年来,我国蛋鸡业发展迅速,笼养鸡已遍及全国。笼养有很多优点,但笼养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运动不足而降低体质,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这些病是由于饲养工艺改变而出现的,在平养条件下就很少发生。因此,国外有人把笼养条件下出现的病称之为“工艺病”,例如过肥、脂肪综合症、笼养疲劳症、啄癖、神经质等。
美国生理学家研究证实,在散养条件下鸡每天行走1.5~2公里,而在笼养条件下鸡养在窄小、面积有限的笼里,活动量已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运动不足会产生许多与新陈代谢有关的机能障碍性疾病。

(一)普遍过肥和脂肪肝综合症
笼养蛋鸡经常性活动量不足,为提高产蛋量,不合理地采用高能量日粮,也是造成此病的因素之一。脂肪肝综合症1956年首次报道,其特征是肝细胞脂肪浸润,肝中脂肪含量高达40%~50%(正常肝含脂肪15%~20%)。摄入能量过多就会沉积脂肪,这些脂肪不能利用,时间长了就导致肝脏机能障碍。肝的颜色呈黄色或浅褐色。肝细胞充满脂肪就压迫血管,造成血管破裂。从肝腹侧面上有许多出血点就可作出判断。得脂肪肝综合症的鸡都表现普遍过肥,体重一般超过正常的25%~30%,产蛋率下降,贫血、腹泻、突然死亡,死亡率增加。在美国,脂肪肝综合症造成的死亡率平均为1.7%,气候炎热的地区达4.6%。

预防脂肪肝综合症和普遍过肥的有效方法,是在对每只鸡每天营养物质绝对需要量标准化的前提下实行能量限制,饲料中加胆碱并利用高剂量B族维生素。国外有人认为,采用间歇性光照比连续性光照能刺激鸡的活动,防止鸡因运动不足造成过肥。
(二)产蛋鸡笼养疲劳症
此病于1955年首次报道。笼养疲劳症的特点是:肌肉松驰、腿麻痹、骨质疏松脆弱。由于肌肉松驰,鸡翅膀下垂、腿麻痹,不能正常活动,出现脱水、消瘦而死亡。鸡群中有5%~10%的鸡表现出临床症状,产蛋鸡多出现在产蛋高峰期间。笼养疲劳症与产蛋鸡缺钙有关。产蛋高峰期,每只鸡每天形成蛋壳要从体内带走2~2.2克钙,如果不注意钙的及时补给,饲料中钙量不足,只好动用鸡骨骼中的钙。鸡体就受损,最高产的母鸡受害最大,瘫鸡最多。此病往往造成死亡。平养条件下,因有足够的运动量,未见此病。

检查钙的供应水平是预防笼养疲劳症的基础,每天每只鸡应保证钙的总供给量为3.3~4.2克。最好在正常含钙日粮外,下午让鸡自由采食贝壳碎粒或石灰石碎粒,同时要保持磷钙比例平衡。每千克饲料含维生素D32500国际单位。
饲料被黄曲霉污染,会发生鸡的继发性缺钙,也会促进疲劳症的发生。
(三)互啄
是密集饲养条件下普遍出现的现象。雏鸡在脱绒毛时出现啄羽,啄趾,青年鸡和成年鸡啄尾羽、背羽,产蛋鸡啄肛、啄蛋等。这些都是行为恶癖,所有的鸡都会遭受互啄,最严重的是轻型的来航品种发生较多。据统计,因互啄造成的死亡和被迫淘汰的鸡,严重的可占鸡群的20%。

内分泌学的研究表明,公雏在6~8周龄以前,母雏在11~12周龄以前,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素和肾上腺皮质素的含量变化不大,但过上述日龄以后就出现稳定性差异,这时起群中个体之间为确定群中等级地位,发生争斗,以确立个体的地位,即个体之间的从属关系,只有这种关系建立以后,群中才有良好的气氛和协调。青年鸡和产蛋鸡也是一样,如果重新调整鸡群,放入新鸡就会破坏原来的安定格局,必然发生争斗,重新确立群序,这就是引起互啄的诱因之一。当群序建立之后,确定了从属关系,互啄就会停止。
现在已经查明,有恐惧感的鸡,是发生互啄的主要原因,恐惧感越重,受啄越厉害。笼养条件下,胆小的鸡总受欺负、受啄。大群饲养条件下,胆小的鸡总躲开强者,喂料时不敢接近食槽,待强者吃饱后才悄悄去吃食,因此强者和弱者的羽被都较完整,这种情况下,互啄与等级地位高低无关,不过这种鸡生长发育较差。如能适当分群,则鸡的健康状况会有改观,产蛋性能就会更好。

此外,外界环境因素也会促进互啄。首先,密度过大,鸡群拥挤不堪,空气污浊,最容易引起互啄,主要是啄羽。
肠炎引起鸡营养吸收差,为满足营养需要,鸡就会发生啄羽,这时要检查是否有霉菌病。鸡体有羽螨、鸡舍通风不良、光过强、鸡过肥等都是鸡群出现啄癖的原因之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鸡 饲料 免疫 寒流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