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鸡病毒性肾炎


【概述】  鸡病毒性肾炎是由鸡肾炎病毒引起的导致肾脏病变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对雏鸡的致病性较强。
该病在鸡群中存在比较广泛,愈来愈多的养鸡国家开始重视和研究该病的防治工作。
【病因/病原】   1.病原特性 鸡肾炎病毒(ANV)属于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病毒粒子无囊膜,呈20面体对称的球形,病毒直径28纳米,核酸型为RNA,单链。病毒在细胞浆内复制。对乙醚、氯仿、胰酶、pH3.0有抵抗力。在50121摩尔氯化镁中部分稳定,超声波处理和反复冻融不影响病毒滴度。ANV能在鸡肾细胞及鸡胚上生长。ANV至少存在2种不同的血清型。
2.病料的采取 无菌采取病鸡的肾脏和直肠内容物作病料,
用细胞培养液制备病料的悬浮液,反复冻融.3次后,离心,取上
清液加入抗生素处理后备用。
3.分离培养
(1)细胞培养 ANV不能在鸭胚成纤维细胞或其他已建立的哺乳类细胞系(如Hela、Vero、PK-15和MDCK)中生长。
一般是用鸡肾细胞(CKC)进行ANV的培养与增殖,能够产生细胞病变(CPE);病料接种已长成单层的细胞,感染后24小时病毒滴度最高,在接种后72小时细胞出现圆细胞型CPE,但不产生包涵体和血凝素。
(2)鸡胚接种 选择6日龄的SPF鸡胚或无ANV抗体的胚进行卵黄囊接种,感染后3~14天内死亡,鸡胚全身性出血、水肿、绒毛尿囊膜肥厚,生长停滞;接种9天以后才死亡的鸡胚,其胎儿严重发育不良,比正常胎儿要明显小得多;如果经绒毛尿囊膜突进接种,则胎儿很少发生死亡。病毒分离物能通过50纳米微孔滤膜。
(3)易感鸡接种试验 对1日龄SPF雏鸡用处理过的病料或用胚胎制备的50%组织悬液经腹腔内接种不表现临床症状,但生长停滞;而经口腔接种,可在感染后3—7天肾脏出现肉眼可见病变。用特异性的抗ANV荧光抗体染色受感染肾脏组织切片或细胞培养物检查病毒抗原,可以作为疾病早期诊断的一种手段。
【病因附图】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见于鸡和火鸡,鸡群中抗体阳性率为10%~100%,产蛋鸡和肉用鸡之间无显著差别,7~56周龄火鸡阳性率可达74%,血清抗体调查结果显示,该病抗体广泛见于日本、北爱尔兰和英格兰等国家和地区的鸡群和火鸡中,也见于来自欧洲、澳大利亚及日本和英国等地的SPF鸡群的血清样品中。本病发生有明显年龄特征,人工感染试验证实1~14日龄雏鸡,有50%~100%发生肾病变,而28~300日龄各组无变化。不同品种易感性不同;LS系SPF鸡胚较RIR系鸡胚易感性高,15I系SPF鸡比PDL-I系易感,且病变严重。本病主要经口腔、皮下、肌肉、脑内和腹腔,也可经鼻和结膜囊感染发病,接触感染也易发生,且有可能经卵传播,主要通过粪便排毒。
【病理学】  1.临床病理学 病鸡肾肿大,质脆,呈苍白色成黄白色。 2.组织病理学 肾近曲小管上皮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其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嗜酸性颗粒;肾脏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同时发生中度纤维化。
【病理学图】
【症状】  禽肾炎病毒致病性不强,人工发病试验证明,其仅能引起1~2周龄雏鸡轻度发病和引起间质性肾炎,病雏主要表现为生长抑制,生命力差。胚胎早期(6日龄)卵黄囊感染者,一般都在感染后14天内死亡,早期(感染后3~6天)死亡者,胚体全身水肿出血,后期(感染7~14天)死亡者,胚体全身水肿出血,胚体矮小,发育不良。少数感染胚胎可正常出壳,但多为弱雏,发育不匀并多在出壳后2周内死亡,幸存者抗体阳转并有肾炎病变。
1日龄雏鸡感染后,无明显临床症状或有轻度下痢,可有20%的死亡。感染后7~14天平均体重低于正常鸡。
【症状图】
【诊断】  1.琼脂扩散试验 琼脂扩散试验抗原,可用皮肤病灶感染的绒毛尿囊膜悬液,用超声波或匀浆器处理后制备而成。上述病料先作超声波处理,再加入1/2量的氟碳(Genetronll3)匀浆后离心,上清液再加入1/2量氟碳,如上重复处理,取其上清液可作为抗原。采用1%优质琼脂、8%氯化钠和0.01%硫柳汞配制琼脂板。在室温24~48小时可形成沉淀线。试验时可以用已知抗血清来检测皮肤、绒毛尿囊膜或白喉病灶的抗原,也可用标准抗原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
2.间接血凝 在禽体感染后1周可以检出抗体,并可持续15周。禽痘病毒间有一定的交叉反应。
3.病毒中和试验 可于病料乳剂中加入标准阳性血清,感作后接种鸡胚或细胞培养物。用鸡胚来作中和试验时,所检测的病毒株应能在鸡胚细胞上形成蚀斑。中和抗体约在感染病毒后2周出现,鸡痘病毒与鸟类痘病毒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反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抗体 抗原 荧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