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寒冷季节怎样防治鸡传染性鼻炎


鸡传染性鼻炎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8~12周龄幼鸡最易发生,产蛋鸡也可发病,其他家禽均不感染该病。该病的传染源为病鸡和康复鸡,其中康复鸡因长时间带菌,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传染方式主要通过带有病菌的飞沫传播病菌,还可通过被带菌鸡的鼻、眼分泌物所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等传播。该病大多发生在一年中的寒冷季节。
1 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症状轻微的病鸡,仅见鼻孔中流出稀薄清涕,没有全身反应。严重的病例,最明显的是鼻和鼻窦发炎,先是流出清水样液体,继而变成浓稠的黏液,并伴有臭味。鼻分泌物干燥后,在鼻孔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的结痂。病鸡面部发生水肿,眼结膜发炎,轻者流泪,重者眼眶周围组织肿胀,不仅眼泪多,还可从结膜囊内挤出乳白色凝块状分泌物,更严重者眼睛失明。病鸡食欲减退或废绝,有的继发下痢,体况衰弱,羽毛松乱,蜷伏不动。幼鸡生长停滞,母鸡产蛋减少,体重减轻,上呼吸道的炎症有时可蔓延到气管和肺,此时病鸡呼吸困难,并发出咕咕声。该病的病程约为4~15天,幼鸡死亡率约为20%,成鸡基本不死亡,但可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造成部分鸡单侧眼失明。多数病鸡可以恢复,变成带菌者。
2 剖检
该病的主要病变是鼻腔和鼻窦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红肿,表面有大量黏液和炎性渗出物的凝块。严重的可见气管黏膜也有同样的炎症。眼结膜充血发炎,面部皮下组织水肿。病程较长的病鸡可见鼻窦、眶下窦和眼结膜囊内蓄积一种干酪样物质,蓄积过多时常使病鸡的眼部显著肿胀和向外凸出,有的引起巩膜穿孔和眼球萎缩。
3 治疗
治疗该病的药物很多,都有一定的疗效,不过药物只能抑菌,所以停药后又有可能复发,而且不能消除带菌状态。大群治疗时,可在饲料中添加0.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连喂3~4天,间隔2~3天,再喂3~4天,疗效尚佳。此外,土霉素和红霉素也有疗效,可添加在饲料或饮水中饲喂,但对产蛋鸡应慎用土霉素,因其能引起产蛋抑制。
4 预防
预防该病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鸡舍要通风良好,鸡群不能过分拥挤,寒冷时节注意防止潮湿和寒冷,注意保暖,并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尤其是维生素需足量添加。当地有该病流行时,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一是搞好鸡场的消毒,二是在必要时将敏感药物添加于饲料中饲喂健康鸡,可防止该病的发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病程 蓄积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