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雏鸡三大病害的防治


新城疫、白痢、球虫病是危害刚出壳雏鸡的三大疾病,如果防制不当,常会导致雏鸡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新城疫
1.1 流行病学
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一般在春、夏两季发病。该病主要通过病鸡与健康鸡的接触而传染,流行快速,死亡率高,往往数天内造成鸡群中的大部分或全部鸡只发病死亡。病鸡严重下痢,呼吸困难,并伴有神经症状,潜伏期3~5天。
1.2 预防措施
专业养鸡户或小型养鸡场,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免疫接种措施。
①安全区内,1~3周龄的雏鸡用I系苗滴鼻或点眼,8周龄用I系苗刺种或肌肉注射,以后每年用I系苗进行1次加强免疫。
②疫区或受威胁区的雏鸡1~3日龄接种I系苗,3周龄以后用Ⅱ系苗接种1次,10~12周龄用I系苗接种1次,以后每年用I系苗进行1次加强免疫。
1.3 治疗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早期采用高免血清治疗效果较好,最好的办法是定期免疫。
2 白痢
2.1 流行病学
鸡白痢主要侵害雏鸡,以下痢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病原为鸡白痢杆菌。其病因是带病的种公鸡通过交配传给母鸡,病母鸡又通过产蛋传给下一代,被病鸡粪便污染的孵化器成为主要传染源。
鸡群一旦发病就会造成长期传播。白痢病鸡产的蛋,往往在孵化过程中胚胎死亡或雏鸡出壳后成为弱雏,最急性的雏鸡在孵出后立即死亡。症状主要是病雏排白色稀粪,粪便粘连在肛门周围,张嘴呼吸,有的伴有尖叫声。发病雏鸡多在出壳后1~2周内死亡,5~6日龄内发病的雏鸡死亡率特别高。
2.2 预防措施
防制该病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①不引进病鸡和不用病鸡蛋作种蛋,一定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②孵化用的种蛋,入孵前要用2%的来苏儿(甲醛皂溶液)喷雾消毒,擦干后入孵。
③病鸡及被带病鸡污染的鸡舍、鸡场、饮水器和饲料槽等,特别是孵化器,应根据对象选用不同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2%福尔马林、2%氢氧化钠和2%漂白粉。
④育雏室应保持清洁干燥,室温合适稳定。
2.3 治疗措施
①雏鸡出壳后,用0.03%的高锰酸钾溶液喂饮1~2次。
②在5kg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或四环素3g,连续饲喂6~8天;或在5kg饲料中加入氯霉素2.5g,连喂5天,再饲喂2~3天。
③每300只雏鸡用40万Iu青霉素加1kg清水,上下午各饮1次,连饮3~5天。
④痢特灵防治。以0.1g片剂为例,将药片研末加水10kg(或在1kg水中加0.1g片剂的10%),充分溶解后拌料或喂饮,连喂5~7天。
3 球虫病
3.1 流行病学
球虫病是由寄生在鸡体内的艾美尔属球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尤以柔嫩的艾美尔幼虫致病力最强。该病对雏鸡的危害最严重,每年5~9月份是流行季节,尤以潮湿的雨季为暴发期。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达80%。病鸡的主要症状是腹泻,粪便有白色丝状物或肉色血块,呈红色或黑褐色,病鸡逐渐消瘦,后出现痉挛现象,有的处于昏迷状态并很快死亡。
该病的感染途径和方式是鸡啄食感染卵囊。凡是被病鸡或带病鸡的粪便污染过的饲料、饮水、用具和土壤等均有卵囊存在;一切污染物被畜禽或饲养人员带入鸡舍,都可能成为球虫病的机械传播者。
3.2 预防措施
①加强饲养管理,最好饲喂配合饲料,同时给雏鸡饲喂富含维生素的饲料。
②成年鸡和雏鸡分开饲养。
③掌握鸡病流行特点,在无病流行季节进行孵化,使雏鸡安全度过易感期。
3.3 治疗措施
①氯苯胍:每千克饲料加入30mg充分拌匀,连喂3~5天,治疗效果较好。
②土霉素或金霉素:每只雏鸡每天喂6~8mg,混于饲料中连喂4~7天。
③青霉素:每只雏鸡用青霉素20001u内服。
④磺胺脒:按0.4%的比例加入饲料中饲喂,连喂3~10天。
⑤磺胺二钾嘧啶:按0.04%的比例加入饲料中饲喂,连喂3天,停喂3天,再喂3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免疫 青霉素 鸡白痢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