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肉种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治


一、一般概况

该场本批鸡共进23000套,分4栋舍平养,舍间相距25米,东西走向。饲养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两栋舍各养6400套;面积为1200平方米两栋舍各养5100套。鸡舍设计为全封闭遮黑式,灯光照明,纵向机械通风,密闭水线供水。

二、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

一栋养5100套的鸡舍,于48日龄开始发病,至62日龄恢复健康,病程2周,共发病450只(母鸡390只、公鸡60只),发病率母鸡8.8%、公鸡8%。其他栋舍未出现疫情。病鸡表现精神沉郁,软弱无力,羽毛蓬松;嗉囊大,充满饲料,手触摸硬有凉感;离群寡居不愿活动,体温下降。病鸡初期腹泻,经治疗2~3天后,粪便多坚硬带有暗红色血迹。

三、病理变化

嗉囊内积满饲料,小肠空肠段部分肠管粗大2~3倍,内有积气,肠壁发红充血,黏膜表面附有伪膜,个别肠段黏膜脱落,肠壁变薄,内有血样内容物;肝、脾脏肿大。其他脏器和肠段未见异常变化。

四、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取病变部位肠内容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发现有呈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有荚膜的大杆菌。经分离培养,再在葡萄糖血清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形成中间隆起或圆盘壮大菌落,外观似勋章状。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诊断该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编者注:鉴定魏氏梭菌需进行生化试验。)

五、治疗措施

1.将病鸡挑出,放于风机口处搭建的小栏内,进行重点治疗。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各1万单位/(只·日),胸部肌肉注射,连用4天。用药当天晚上,部分鸡只嗉囊开始排空变小,并恢复食欲,拉污秽带血的粪便。4天后为巩固疗效,改用氟哌酸、甲硝唑连续饮水5天。两周后病鸡栏内病鸡基本恢复。
2.对大群进行预防性投药,在饮水中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制剂,2千单位/(只·次),每天4次添加,连用4天,大群中病鸡逐日减少。后改用氟哌酸、甲硝唑,按治疗量在饮水中添加,作鸡群惟一用水,连用5天,鸡群中基本无病鸡出现。
3.其他措施。舍内带鸡消毒,每天一次。清除水线下湿垫料,更换干燥新垫料。不再限食,每天喂料。提高舍温2~3℃,以减少应激。死鸡装袋消毒后,运出深埋。环境消毒每天一次。
4.经采取以上各项措施,3天后大群基本稳定,无新发病例出现。病鸡栏内450只病鸡,死淘90只,死淘率为20%,其余鸡只基本恢复健康,陆续放回大群,两周后经彻底消毒撤除病鸡栏,疫情得到控制。第三周恢复限饲,按正常程序喂养。

六、小结与讨论

1.病因分析,本批种鸡分栋舍养,其他几栋同批次、同饲养条件,相邻鸡舍却没有出现疫情。经调查了解,有两处疑点,一是该舍值夜班人员47日龄晚间发现舍内温度低于18℃,为保温,停风机3小时;二是该舍水线下垫料潮湿,且有异味。两种因素相互作用诱发了本病的发生。故平养肉种鸡育雏育成期间,水线的高度、水压大小要适宜,尽量让鸡啄出的水全部喝下,减少抛洒。乳头有漏水的要及时更换。同时要提高饲养人员素质,杜绝盲目操作。
2.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损失。本批鸡发病日恰逢星期日,技术人员休息,在场人员未能及时作出诊断,48日龄发病,49日龄才作出诊断,贻误诊治时间,这也是死淘率增加的一个因素。
3.愈后较好,该舍每只鸡产合格蛋平均比其他舍少2枚,差异不明显。高峰期周产蛋率最高达到83%,全程每只鸡产合格种蛋平均140枚。其他舍高峰周产蛋率为83.5%,每只鸡产合格种蛋平均142枚。
4.据资料报道魏氏梭菌是鸡肠道内常在菌。从疫情流行情况及发病情况看,该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只要环境条件合适,就可能发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公鸡 母鸡 氟哌酸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