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如何培育高品质蛋用母鸡


蛋用鸡在育成期间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育成,都将决定其后的产蛋成绩。获得高品质的青年母鸡,是实现青年母鸡高产的第一步。现就蛋母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如下。
  1.控制好鸡的体重:体重是品质的基准之一,育成期的体重是为其品质评价的最适指标。雏鸡开食后7~10天间,随机抽测100只鸡每天进行个体体重测定,将其结果与标准体重经常进行比较与研究,再决定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所测体重的平均值,若在标准体重的中间值和上限值的之间,其后的产蛋成绩应是良好的;如果测定的体重常常在标准体重以下时,就必须查明其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饲料摄取量、饲料品质、给料次数、水槽位置、疾病、舍内环境等);相反,常常在标准体重上限值时,就要限制饲料的喂量等来维持与控制适宜的体重。作为鸡群发育是否整齐的判定标准为:要有70%以上的个体,其体重在鸡群平均体重±10%以内,就算鸡群的体重整齐一致。

  2.正确断喙:在育成期中,必须实施正确的断喙。断喙较容易失败,有的断喙过度,有的则断喙不足,还有的烧坏舌头,因此在断喙时必须注意。断喙时下嘴应比上嘴留得长,成功的断喙其喙部以后不会过分伸长。

  3.合理的饲养密度:随着雏鸡日龄增加,育成鸡饲养密度合理与否对青年母鸡品质的影响很大。在密饲的环境条件下育成的雏鸡,将严重影响育成后期的母鸡品质。密度过大不但导致舍内噪音、氨气污染加重,而且增加雏鸡同伴间的社会应急、均等采食困难,影响鸡群的整齐度,并极易诱发呼吸道病。通常,鸡舍面积夏天要宽敞,冬季较狭,春秋天则介于两者之间。

  4.加强光照的管理:育成鸡的光照管理,其目的是控制鸡在适宜日龄达到性成熟。鸡的性成熟若过早,则初产蛋重就小,由于过早产蛋导致体质差,到产蛋后半期容易造成过早停产。

  关于光照程序有各种实用性的方法,究竟哪种好?要根据鸡舍是开放式的,还是密闭式的;或者是春雏还是秋雏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即要由各鸡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关键的一点是育成鸡舍的光照时间与产蛋鸡舍的光照要协调。例如:若在育成期采用相当长的光照时间,而转入成鸡舍时日照时间是短的季节,这就会使产蛋高峰受到影响,不能使鸡群达到应有的产蛋高峰。

  5.搞好免疫接种:免疫接种主要是病毒性疫苗类型,接种方法要考虑其本地区鸡病的发生状况,来制定各鸡场的疫苗接种程序。疫苗的管理、使用方法应按说明书进行,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6.严格控制鸡病的发生:控制育成雏鸡疾病的有无是很重要的。持有呼吸性败血霉形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原抗体的青年母鸡,这些潜在病原体移到产蛋鸡舍,不管哪种疾病的发生都将成为产蛋下降的原因。

  7.实行科学的饲喂方法:给料方法对青年母鸡的生长发育状态有明显的影响。幼雏、中雏、大雏都必须给以优质而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不同生长阶段应当采用相应的饲料。喂料时,育雏前期在床面上铺上报纸或是活动的纸板,将饲料加水浸湿(用手握成团、手松后即散开为准)后撒在上面喂给。前3天用此法喂料,从第4天起用此方法结合加料槽饲喂,第6、7天过渡到全部用料槽饲喂。初产前2周,就要增补足够的钙,对开产早的青年母鸡也要设法补充钙。

  8.适时转群:青年母鸡迁入成鸡舍应当在开产前进行。移动时捉鸡的方法要注意,因为迁移鸡舍时,母鸡易受各类应急的影响。若从鸡的角度考虑环境变化将带来很大问题。育成期间用同一给料机和饮水器时,移动后用其它类型的器具给料、饮水,则要数天后才能适应。这样,就会导致体重下降、性成熟推迟,进而产蛋量也将下降。

  9.控制好20周龄鸡的体重:20周龄时的体重,希望达到种鸡饲养手册规定的体重标准,20周龄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较,若过大或过小,都将对产蛋产生恶劣影响。众多资料报道指出,若鸡的初产时的体重不适宜,鸡的产蛋个数和平均蛋重就会降低,鸡的死亡率就会增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鸡 饲料 免疫 传染性鼻炎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