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新形势下我国养禽业的发展


 

自香港1997年底爆发禽流感以来,东南亚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几乎每年都发生禽流感事件,近几年禽流感事件有越演越烈之势。2003年春,人们将SARS误作禽流感,使我国养禽业蒙受不白之冤,业界惨淡经营一年;2004年初,东南亚以及我国49个地方发生禽流感疫情,世卫组织更证实了越南等地禽流感可以传染人并致人死亡,我国政府发起全国总动员,采取封闭道路、关闭市场等措施,将疫情控制下来,也使养禽业雪上加霜,企业纷纷关停并转,许多从业人员就此退出家禽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幸存企业在2004年下半年得到了休养生息,养禽业于今年上半年得以全面的恢复与发展。进入下半年,由于供过于求,市场出现调整,行业开始出现亏损。正当业界准备调整产量应对困难时,东南亚、欧洲、美洲以及我国内蒙、安徽、湖南、辽宁、湖北等地相继发生疫情,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再次启动,全国进入控制禽流感蔓延的非常时期,限制流通,禁止活禽交易等措施在全国各地相继出台,养禽业再次经受惨重打击,养禽业包括养、运、销等在一些地方成了不受欢迎的行业。我国家禽业何去何从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话题。
  1、正确认识全球禽流感疫情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野禽中,与野禽长期和平共处。100多年前人们认识了禽流感病,50多年前人们分离得到H5N1病毒,直到1997年底,禽流感病毒在香港造成5人死亡,人们才确切将高致病性禽流感与公共卫生联系起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97年底至2005年11月,全球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数为140多人,死亡70多人。由于在严密监控的近9年时间里,禽流感仅造成70多人死亡,兽医专家与养禽业者普遍认为,禽流感对人类的危害不大,即使考虑禽流感病毒的变异特性,仍然有足够理由认为,禽流感病毒基本保持稳定或毒力仅有增强趋势。
  然而,作为人类卫生最高权威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近年报道家禽发生禽流感的案例不断增多,野禽和哺乳类动物都可发病致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致死的病例也接连不断,并有出现了人传人的迹象;更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在1918年曾导致全球3000万人死亡的流感病毒就是禽流感H5N1;H5N1病毒正在快速变异,很可能在短时间内与人流感重新组合成人类的致命杀手,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全球500万人或1.5亿人,甚至15亿人死亡,世界经济将损失8000亿美元。目前,人类除了“达菲”这种特效药之外更无以应对,人类控制禽流感、消灭禽流感就是与灾难和死神赛跑。
  在人类灾难的恐吓面前,媒体长时间大范围高密度地宣传炒作,无论普通市民还是各地政府,都已对禽流感的毁灭性危害深信不疑。在渥太华召开的世界卫生部长会议呼吁全球立即行动起来共同对抗禽流感。美国政府拿出70亿美元应对禽流感,中国政府也前所未有地拿出20亿元人民币应对禽流感。全球神经紧绷,一有异常立刻作出激烈反应。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养禽业者想否认禽流感的公共卫生危害是不可能做到的。禽流感的危害性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各地政府只相信世卫组织的警告。因此,要替禽流感翻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养禽业应顺应这种形势,调整心态,改变经营策略,学会在禽流感危机长期存在的环境下生存与发展。
  2、正确认识我国家禽业发展态势
  2.1 禽流感环境下养禽业面对的困难
  近年我国深受禽流感疾病的影响,养禽业面对的困难不断增多,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2.1.1 行业波动大。以快大型优质肉鸡为例,在禽流感事件爆发阶段,最低价跌至1.8元/公斤,而在供不应求阶段,最高价可卖到8元/公斤。一个年产1000万只肉鸡的一体化公司,好年景可赚2000-3000万元,坏年景亏损一千几百万元,是很常见的。在大起大落的环境中,降低成本,抓住机遇的企业生存下来了,而许多因陈守旧、依靠“等、靠、要”生存的企业倒下了,估计今后还有大批的不能适应新形势的企业和企业管理者被淘汰出局。
  2.1.2 出口受阻。97年香港禽流感事件后,世界各国开始怀疑我国大陆存在禽流感疫情,相继建立起对我国禽肉出口的贸易壁垒,断续地阻止我国北方企业的家禽产品出口。2004年禽流感疫情后,冻鸡产品出口已完全停止,出口企业普遍陷入深刻的危机中,有的依靠熟食出口勉强维持,也有的企业迅速转向专修内功,降低成本,急攻国内市场,获得良好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禽流感 肉鸡 高致病性禽流感 产业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