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珍珠鸡的饲养及管理


育雏期饲养技术
育雏期饲养管理原则与方法,与家鸡基本相同,初生重约为26~35克。本阶段对温度变动极为敏感,反应强烈。育雏温度见下表:

日龄
育雏器内温度(℃)
环境温度(℃)

0~3
37~38
28~30

4~7
36
25~28

8~14
34
25~28

15~21
32
25~26

22~28
30
25~26

29~36
28
25~26

37~42
26
24~25

43~56
24
23~24



在实际生产中,育雏温度的高低,应取决于雏禽群的行为表现。
室内要保持65%~70%的相对湿度,并将舍内有害气体含量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必要时采用机械通风,要求流入舍内的空气速度为0.3~0.35米/秒。
开放式珍珠鸡舍饲养密度:1周龄30只/平方米,1周龄20只/平方米,3周龄12只/平方米,4~8周龄9只/平方米。采用厚垫料(厚10~15厘米)平面饲养。
饮水温度为18℃,不能低于15℃,食槽与水槽的距离不得超过2米。 每只珍珠鸡需要提供的食槽位置:1~2周龄2厘米,3~5周龄5厘米,6~8周龄8厘米。 每只珍珠鸡应占饮水位置:钟式圆饮水器0.5厘米,2~8周龄1.5厘米,8周龄2.5厘米。
一般网上平养的网箱规格为长200厘米、宽100厘米、高30厘米,底网网眼为1.5厘米×1.5厘米,每箱育雏150只,配置2个饮水器,3个食槽,3个食槽(50厘米长)。
也可进行笼育,方法同家鸡。
经长途运输的雏鸡,则需在饮水中加5%葡萄糖。开食至3日龄喂湿拌料,以便于吞咽消化。少喂勤添,防止因扒或甩而浪费饲料,加料勿超过食槽容量的1/3。
开放式珍珠鸡舍,1~2周龄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3~6周龄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7~8周龄13.5小时光照,10.5小时黑暗。0~8周龄采用3瓦/平方米的光照。

 

育成期的饲养技术
珠鸡8周龄后转入育成期。 网箱育雏的可转至地面育成。此期珠鸡群较健壮,生活力强,较易饲养。但应注意几个问题:
(1)及时调整密度,增加水、食槽:肉用仔珍珠鸡出售前密度不超过15只/平方米,种珍珠鸡上笼前密度不超过10只/平方米。由于种珠鸡要进行限制饲喂,为了保证其正常发育,因此必须保证有足够的食槽和水槽,使所有的珍珠鸡能吃上同等量的饲料,从而提高群体均匀度。
(2)做好免疫接种及珍珠鸡舍的消毒工作:珍珠鸡的抵抗力较强, 一般不易生病。但平时禽舍要坚持消毒,每周1次,每月珠鸡舍外消毒1次。同时注意球虫病的预防。
(3)防止应激,给予安静的环境:珍珠鸡很容易受惊, 因此要非常小心避免给珍珠鸡带来紧张和造成窒息的危险,有时可用编成三角形的细铁丝网放在珍珠鸡舍的墙角处,防止珍珠鸡受惊时拥挤在角落里压伤压死。
(4)及早设置栖架:珍珠鸡尚存有野性,一般到12周以后逐渐出现。 因此管理工作应及早进行,一般从8~10周龄开始,每15只珠珍鸡设置1米长的栖架。
(5) 提高给留种公珍珠鸡增加光照,育成期公母珍珠鸡的生理特性有所不同,光照程序也略有不同。由于公珍珠鸡要比母珍珠鸡晚成熟1个多月, 因此育成后期公珍珠鸡要比母珍珠鸡提早增加光照时间,加速公珍珠鸡的性成熟,以便在母珍珠鸡开产后公珍珠鸡能尽早配种。
(6)适当限制饲喂, 随时调整投料量:珍珠鸡限制饲喂要根据其不同周龄而具体实施。同时应根据各周龄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异,改变饲料喂量和饲喂方法。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时,可以不增加饲料量,当超重较多时,可实行隔日饲喂法。务必每2周随机抽测群体的5%来了解群体的体重情况,并与标准体重对照。
(7)放牧管理:育成期可舍饲养。根据珍珠鸡的习性, 有条件的可采用放牧饲养,但需要丰富的质量好的牧草地,而且牧前要对珠鸡进行调教,以培养回巢性。同时牧前应将翼尖剪掉,防止飞失。肉用仔珍珠鸡在12周龄 时即可出售。

 

繁育期的饲养技术
珍珠鸡25周龄时,如进行人工采精与输精,则要转移到笼中饲养,同时淘汰那些腿有毛病或发育较差的珍珠鸡。散养珍珠鸡群此时可按公母1:4~1:5的比例合群。笼养的公珍珠鸡此时应用剪刀把其肛门周围的羽毛剪净。同时每周对公珍珠鸡进行3次按摩采精训练。在产蛋率达15%~20%时可进行人工授精。
在繁殖期仍要注意饲料的限制饲喂,这一点很重要。在产第1个蛋之前, 不要过量饲喂母珍珠鸡,以免招致偏肥而影响产蛋和存活率。在产蛋率达10%时,可以增加饲料量。在产蛋高峰期后,可逐渐控制饲喂,从而得到良好的标准体重、产蛋持久性、最高的孵化率和减少死亡率。同时应坚持每2周的同1天从珍珠鸡舍各处随机抽测群体的平均体重,每次抽测100只,以便控制体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珍珠鸡 饲料 珍珠 群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