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禽流感诊断技术


禽流感亚型众多加上基因突变、重组和重排,使其变异极快,导致毒株的致病性也千差万别,早期快速诊断和血清学监测无疑是预防、控制禽流感的前提条件,我国动物流感研究中心(AIRC)在近几年时间内相继建立了禽流感琼脂扩散(AGP)、血凝抑制试验(HI)、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血清学诊断技术以及分子诊断技术(RTPCR)。满足了我国禽流感流行病学监测及现地诊断与防制的迫切需要。

1 禽流感血清学诊断技术

  我国分别制备了自己的覆盖H1-H15和N1-N9的标准诊断及分型抗原和血清,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禽流感血凝抑制(HI)及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方法,其高度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禽流感毒株的分离与鉴定;此外,建立的禽流感AGP诊断技术及其诊断试剂盒,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还以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禽流感病毒核(NP)蛋白取代了原有的全病毒抗原,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及抗原的生物安全性,降低了试剂盒成本,简化了工艺;我国建立的禽流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IV-ELISA)诊断技术及禽流感抗体斑点-ELISA诊断技术,既可用于禽流感的早期诊断,又可用于抗体的监测,可有效地检测到感染后3~4天的抗体反应,阳性全检出期至少114天,其中的禽流感抗体斑点-ELISA诊断技术,结果易于判定,增加了ELISA方法在现在禽流感抗体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中的适用性,利用该两项技术研制的试剂盒,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检出时间早,检出持续期长,速度快等特点,便于大批量检测;鉴于对禽流感的生物安全性要求,AIRC还建立了以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禽流感病毒保守结构蛋白NP取代ELISA试剂盒中原来的全病毒抗原的ELISA诊断技术(RNP-ELISA),试验表明,除具有与全病毒间接ELISA(AIV-ELISA)同样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外,还具备了抗原制备工艺简单、生物安全性高、成本低廉、易于大批量生产等优点,应用此项技术研制的诊断试剂盒,经田间试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禽流感分子诊断技术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RT-PCR分子诊断技术可以从基因水平检测禽流感RNA基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可大大地缩短对AI病毒的检出时间,克服了传统的禽流感诊断技术包括病毒分离鉴定试验周期长的缺点,为禽流感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敏感、快速、实用的检测方法。目前,我国通过设计合成AIV核蛋白(NP)基因特异的引物,建立了可以直接从临床病料的感染组织中检测所有亚型禽流感病毒的RT-PCR诊断技术,经试验表明,可应用于对所有亚型禽流感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的特点;另外,为特异、快速地检出可引起高致病力禽流感大爆发的H5或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我国还建立了对临床病料或鸡胚接种物中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快速分型检测RT-PCR诊断技术;此外,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子分型诊断技术在特异地检出H5或H7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同时,还可根据应用特定引物经RT-PCR扩增出的H5和H7包括裂解位点在内的HA基因片段,经测序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来判断H5或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高低,在为我国禽流感尤其是高致病力禽流感的防制提供先进、有效的早期快速诊断技术和监测手段的同时,也为高致病力禽流感防制争取到极为宝贵的快速反应时间。

[摘自 于震康 付朝阳 崔尚金 步志高 唐秀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禽流感 病毒 抗体 抗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