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鸡场防止疾病传播的措施


1 人为因素


工作人员素质差,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无知或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卫生消毒工作和疾病防治,都会造成某些疾病在鸡场的传播。


工作人员进出鸡场时,必须更换衣服、鞋帽、清洗手脸,做好消毒工作。经消毒池或消毒间消毒之后,方可进入鸡场。鸡群的转群、断喙、清理粪便、免疫接种等工作环节中,也应严格消毒,把好卫生关。鸡场应谢绝参观,清洁道和粪道要分开,生活区、办公区和鸡舍(饲养区)应分开,并有隔离带。兽医化验室、处理鸡舍应设在低处下风口处。各舍饲养员之间禁止互相走访,串门聊天。邻近鸡舍发病时,更要严加封锁。饲养员、鸡场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家庭禁止养家禽或观赏鸟,以免将疾病带入鸡场。外出购买饲料、药品、设备,特别是勤杂工、维修工、销售活禽的人员,未进行消毒不能进入鸡舍。


2 管理因素


包括种鸡、种蛋的管理,设备管理,鸡舍管理,饲料、饮水管理,如管理不严,病原乘虚而入,引起鸡群发病。


2. 1 饲养管理


要求一个鸡场,至少一幢鸡舍应实行全进全出制,不可混养多品种或多日龄的鸡,这样才能有利于管理、防疫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 2 种蛋管理


禽脑脊髓炎、败血霉形体等疾病可经蛋垂直传播,而象鸡白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并病菌可经蛋壳表面带菌,污染种蛋而水平传播,均可传给后代。在引种时必须要了解所引进的种蛋、种雏确保是健康无病的。在种蛋入库前、孵化前、出雏前、雏鸡出壳后都必须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为防止败血霉形体病,种蛋需浸泡消毒。


2.3 鸡舍管理


淘汰鸡舍和病鸡舍,往往带有大量的病原体,引起新近鸡发病。因此,应特别注意消毒,必要时,要带鸡消毒,每天1次,正常情况可每周带鸡消毒1次。鸡群淘汰后,应冲洗、消毒鸡舍,空舍至少1周后方可进鸡。
有些病可经空气或飞沫传染:如鸡败血支原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通过咳嗽将病原排到空气中,被健康禽吸入后易发生感染。有些病原体干燥后可形成微粒或附着在尘埃上,随空气传播。因此,要经常带鸡喷雾消毒。


通垫料和粪便传染:病禽的粪便、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病禽使用过的垫料常被这些病原体所污染。因此,应及时清粪便和更换垫料,同时进行严格消毒,以防疫病传播。


羽毛传播:鸡马力克氏病的病毒存在于鸡的羽毛囊中,对这种羽毛处理不当是造成此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2.4 设备用具的管理


鸡舍中的设备和用具,如鸡笼、栖架、蛋箱、食槽、饮水器、断喙器、注射器、疫苗保湿箱、人工受精器材、运输车等均有可能带有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而引起感染。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清洗、严格消毒,检验合格后使用。


2.5 饲料和饮水的管理


饲料和饮水可能带有病原体,这一点极易被忽视,认为饲料无结块,不发霉,饮水清洁,不会出问题。而由于饲料原料来源不明、生产加工过程、运输、贮存及饲料袋的反复使用,均可能被病原体污染而带菌、带毒。有些饲料如鱼粉、骨肉粉本身就带一些致病因子和毒素,可引起雏鸡感染发病。饲料中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也会引起营养代谢病。因此,必须按不同品种要求,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别喂给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自配饲料,应尽量做到营养全面、平衡,现配现用。饮水要用自来水,无污染原的清洁饮水。


3 其它因素


鸡场应禁止其它动物如狗、猫进入,定期灭鼠,驱虫,防止这些动物带入病原。有些鸟类,如麻雀等可带菌,如进入鸡舍或运动场,偷吃饲料,均可引起鸡群发病。故平养鸡舍有运动场,应用铁丝网罩住,防止飞鸟进入而污染鸡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传播 羽毛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