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鸭技术 > 蛋鸭饲养

影响鸭产蛋的原因分析与防制对策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遗传性能、营养、饲养环境、健康状况、应激、管理等。这些复杂的因素经常困扰着许多养殖户,致使蛋鸭很难达到产蛋高峰或者高峰期维持时间短,给养鸭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蛋鸭的生活习性,对饲养管理、营养、育成条件、疾病、药物、应激等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做了比较全面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制措施。

    1 蛋鸭的生活习性

    产蛋鸭胆子较大,不怕人;代谢旺盛,要保证充分的营养;性情温和,喜欢安静的环境;产蛋鸭生活很有规律,饲料原料的种类和光照时间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突然改变都会引起产蛋下降。产蛋一般集中在深夜1∶00~5∶00,若此时环境有响动、人员进出、老鼠等乱窜等都会引起鸭子骚乱、惊群,影响产蛋。

    2 饲养管理和环境对产蛋的影响

    2.1 鸭舍和运动场长期潮湿泥泞 鸭是水禽,喜欢在水中游泳、觅食、嬉戏,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休息。由于环境潮湿,尤其是鸭舍潮湿泥泞,极易引起疾病的发生。同时,鸭在夜间休息时,腹部受寒湿侵袭,不仅休息不好,食欲下降,而且还会导致减蛋10%~20%,高的达30%。防制措施:(1)选择地势较高,有一定坡度的场地作鸭场。(2)当舍内潮湿时,可用石灰粉拌沙撒于鸭舍,这样既可消毒又可吸湿;同时及早更换垫草。

    2.2 天气变化 夏热冬寒,应做好防暑防寒工作:(1)夏天在运动场周围多栽树木,多搭瓜棚遮阴。(2)冬天在北边搭围挡风,多加垫草。(3)选择有利地形,鸭舍朝向要通风避寒。

    2.3 水质不良 蛋鸭多为鱼鸭混养,冬天池塘水少,流动差,很容易被病原体和毒物污染,使鸭容易发病。即使不发病,往往也会出现食欲降低或饲料利用率下降,导致产蛋下降5%~10%。防制措施:(1)随时注意水质的变化和检验,做好水质净化处理工作。(2)尽量选择流水或无污染水源养鸭。(3)每半月对水体消毒一次。(4)要有自备的抽水设施等以备应急使用。

    2.4 应激 应激是指畜禽因受外界异常因素的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由于突然驱赶,追打,强烈噪声,拥挤,过强光照或突然停电,通风不良(氨味过浓),蛇鼠及野兽伤害,饲养中营养缺乏等原因引起蛋鸭神经过度兴奋,使鸭群出现惊叫、逃窜、飞扑、打斗等现象。在蛋鸭的产蛋期,即使应激强度不大,持续或间断反复引起的轻微反应,也会由于机体不断地做出适应的努力,形成不良累积效应,致使其生产性能下降,防卫机能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产蛋鸭表现为采食量和产蛋率下降,脱羽换毛,以及出现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疾病症状。此时,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导致产蛋率不断下降,甚至出现鸭只死亡。

    3 营养缺乏对产蛋的影响

    3.1 能量不足 若饲料中只因单一的能量不足而蛋白质充足时,明显表现为蛋重变轻而产蛋率不变,同时体重下降。剖检可见肝脏变小、变簿。

    3.2 蛋白质不足 一般蛋鸭产蛋高峰期蛋白质应为17%~19%,饲料种类及饲料来源不同造成蛋白质不稳定或饲喂配比不合理,而引起减蛋,甚至停产。当饲料中蛋白质不足而能量充足时,鸭群主要表现产蛋率下降,而蛋重不变。这种下降表现为一种平缓而持续的低产蛋率曲线,蛋鸭同时还表现掉毛、啄羽等。

    3.3 维生素含量不足 常见维生素B1及A、D不足引起减蛋。饲料中单纯缺乏维生素A,鸭群除产蛋缓慢下降外还表现眼球干燥,角膜混浊;口、鼻、咽常出现白色小点;内脏上覆盖一层薄的白色尿酸盐。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除产蛋下降外,蛋鸭还可表现两腿无力,骨质易脆,有的鸭甚至发生瘫痪。在饲料添加维生素A、D以后,上述缺乏症状会很快消失,产蛋能够较快恢复。维生素E缺乏常因饲料存放时间过长或自己配料时添加了劣质添加剂而发生。通常表现新育成鸭性成熟推迟,开产较晚,开产后产蛋率较低。若是种鸭会明显出现种蛋的受精率降低。如及时添加维生素E,这些症状会很快消失。

    3.4 矿物质缺乏 主要由于钙、磷含量不足或钙、磷比例不当引起。钙不足引起初产蛋鸭出现跛行,产蛋率下降,软壳蛋和畸形蛋比例增加。此外,还与当地的水质有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母鸭 鸭瘟 禽流感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