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鸭技术 > 饲养管理

兼用型鸭品种


1.高邮鸭 是较大型的蛋肉兼用型麻鸭品种。主产于江苏省高邮、宝应、兴化等县市,分布于江苏北部京杭运河沿岸的里下河地区。该品种觅食能力强,善潜水,适于放牧。背阔肩宽胸深,体躯长方形。公鸭头和颈上部羽毛深绿色,有光泽;背、腰、胸部均为褐色芦花羽;腹部白色,臀部黑色。喙青绿色,喙豆黑色;虹彩深褐色;胫、蹼橘红色,爪黑色。母鸭全身羽毛褐色,有黑色细小斑点,如麻雀羽;主翼羽蓝黑色。喙青色,喙豆黑色;虹彩深褐色;胫、蹼灰褐色,爪黑色。开产日龄为110~140天,年产蛋140~160枚,高产群可达180枚。平均蛋重76克。成年体重公鸭2.3~2.4千克,母鸭2.6~2.7千克。放牧条件下70日龄体重达1.5千克左右,较好的饲养条件下70日龄体重可达1.8~2.0千克。

2.建昌鸭 是麻鸭类型中肉用性能较好的品种,以生产大肥肝而闻名,故有"大肝鸭"的美称。主产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安宁河谷地带的西昌、德昌、冕宁、米易和会理等县市。西昌古称建昌,因而得名建昌鸭。由于当地素有腌制板鸭,填肥取肝和食用鸭油的习惯,因而促进了建昌鸭肉用性能及肥肝性能的提高。该鸭体躯宽深,头大颈。公鸭头和颈上部羽毛墨绿色而有光泽,颈下部有白色环状羽带。胸、背红褐色,腹部银灰色,尾羽黑色。喙黄绿色,胫、蹼橘红色。母鸭羽色以浅麻色和深麻色为主,浅麻雀羽居多,约占65%~70%,喙橘黄,胫、蹼橘红色。除麻雀羽色外,约有15%的白胸黑鸭,这种类型的公、母鸭羽色相同,全身黑色,颈下部至前胸的羽毛白色,喙、胫、蹼黑色。母鸭开产日龄为150~180天,年产蛋150枚左右。蛋重72~73克,蛋壳有青、白两种,青壳约占60%~70%。成年公鸭体重2.2~2.6千克,母鸭2.0~2.1千克。

3.大余鸭 主产于江西省南部的大余县。分布于江西西南的遂州、崇义、赣县、永新等县和广东省的南雄县。大余古称南安,以大余鸭腌制的南安板鸭,具有皮薄肉嫩、骨脆可嚼、腊味香浓等特点。在我国穗、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久负盛名。无白色颈圈,翼部有墨绿色镜羽。喙青色,胫、蹼青黄色,皮肤白色。公鸭头、颈、背部羽毛红褐色,少数个体头部有墨绿色羽毛。母鸭全身羽毛褐色,有较大的黑色雀斑。开产日龄为180~200天,年产蛋180~220枚。平均蛋重70克左右,蛋壳白色。成年鸭体重2.0~2.2千克。

4.巢湖鸭 主产于安徽省中部,巢湖周围的庐江、巢县、肥西、肥东等县。该品种具有体质健壮、行动敏捷、抗逆性和觅食能力强等特点,是制作无为熏鸭和南京板鸭的良好材料。体型中等大小,体躯长方形,匀称紧凑。公鸭的头和颈上部羽色墨绿,有光泽,前胸和背腰部羽毛褐色,缀有黑色条斑,腹部白色,尾部黑色。喙黄绿色,虹彩褐色,胫、蹼橘红色,爪黑色。母鸭全身羽毛浅褐色,缀黑色细花纹,称浅麻细花;翼部有蓝绿色镜羽;眼上方有白色或浅黄色的眉纹。开产日龄为140~160天,年产蛋160~180枚。平均蛋重70克,蛋壳有白色、青色两种,其中白色占87%。成年公鸭体重2.1~2.7千克,母鸭1.9~2.4千克。

5.昆山鸭 又称昆山大麻鸭,是江苏省苏州地区培育的肉蛋兼用型品种。该品种系由北京鸭与当地的娄门鸭杂交培育而成。昆山鸭体型大,似父本北京鸭,头大,颈粗,体躯长方形,宽而且深,羽毛似母本娄门鸭,公鸭头颈部羽色墨绿,有光泽,体躯背部和尾部黑褐色,体侧灰褐色有芦花纹,腹部白色,翼部镜羽墨绿色。母鸭全身羽色深褐、缀黑色雀斑,眼上方有白眉,翼部有墨绿色镜羽。公母鸭的喙青绿色,胫、蹼橘红色。性成熟期6个月左右,年产蛋140~160枚,蛋重80克左右,蛋壳浅褐色,少数青色。成年公鸭体重3.5千克,母鸭3.0千克。

6.桂西鸭 是大型麻鸭品种,主产于广西的靖西、德保、那坡等地。羽色有深麻、浅麻和黑背白腹3种。分别被当地群众称作"马鸭"、"风鸭"和"乌鸭"。开产日龄为130~150天,年产蛋量140~150枚。蛋重80~85克,蛋壳以白色为主。成年鸭体重2.4~2.7千克。

7.微山鸭 是体型较小的兼用型鸭品种。主产于山东省境内南四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及其以北的大运河沿岸,微山县和济宁市为中心产区。用微山麻鸭蛋加工的"龙缸松花蛋"因质量高且味美,远销至日本、北美、东南亚诸国和我国港澳地区。体型轻小紧凑,颈细长。前躯稍窄,后躯宽厚而丰满,按羽色分青麻和红麻两种类型,主要区别母鸭羽色,青麻基本羽色为暗褐色带黑斑,红麻为红褐色带黑斑。公鸭皆为绿头颈,主、副翼羽黑色,尾羽黑色。开产日龄为150~160天,年产蛋140~150枚,平均蛋重80克。蛋壳颜色有两种,青麻鸭产青壳蛋,红麻鸭产白壳蛋。成年鸭体重1.7~1.75千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鸭 公鸭 羽毛 麻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