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皮果,又名沙叻,是棕榈科(Palmae或Arecae)蛇皮果属(Sa- lacca)植物,英文名为“salak”或“snake fruit”,拉丁学名为"Salacca zalacca(Gaertner)Voss”,又名“Salacca edulis Reinw",是东南亚著名水果。据文献资料,每100 g蛇皮果含热量321.86 J、蛋白质0.5 g、碳水化合物20.9 g、钙28 mg、脂肪18 mg、铁4.2 mg、维生素(B1)0.04 mg和维生素(C2)mgL。
我国华南各地零星引进种植蛇皮果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有关蛇皮果开发利用的研究和知识还比较缺乏[2]。印度尼西亚是蛇皮果种质资源、栽培技术和本土市场开发最成功的国家,在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蛇皮果栽培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引进”的资助下,我们组成印度尼西亚蛇皮果栽培技术考察团,于2007年12月9~18日走访了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茂物、日惹和登帕萨等地,对蛇皮果种质资源和栽培技术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考察。现将考察结果和体会整理如下,希望对我国蛇皮果的引种、繁育和推广栽培有所帮助。
1形态特征
蛇皮果植株相对较小,常雌雄异株,具刺,丛生;根系浅,但主根明显;中央叶相对直立,长可达数米,叶片直径10~15 era;植株节间很短,叶痕排列紧密;叶片羽状全裂,长3~7 m;叶鞘、叶柄和小叶具长、薄的灰至黑色的刺;羽片长20~70 cm、宽2~7.5 cm。花序腋生复合肉状花序,具柄,常有佛焰苞包住;雄花序长50~100 cm,由4~12个肉状小花序组成,小花序长7~15 cm、宽O.7~2 cm,雌花序20~30 cm,1~3个小花序组成,长7~10 cm。花成对着生在鳞状体的叶腋中;雄花带微红色管状的花冠,花冠管着生6枚雄蕊和一个小的退化雄蕊;雌蕊没有管状花冠,外面黄绿色,里面暗红色,三室子房,具短三裂、红色的花柱,6枚退化雄蕊着生在花冠管上。果实为球形或椭圆形核果,每个果序着生15~40个果,果约(5~7)crux5 cm,朝基部渐尖,顶部圆;果皮由许多黄至棕色鳞片连续覆盖,鳞片顶端渐尖,易折断。种子常3个于一个果实中,2~8 mm厚,肉质、奶油色肉质假种皮,内部光滑石质,(23~29)mm×(15~27)mm,常黑棕色,三棱形,两面平,一面弧形;胚乳均匀呈白色。
2种质资源
印度尼西亚的蛇皮果种质资源丰富,根据制定中的印度尼西亚国家标准,蛇皮果有近20个品种(如表1)。这些品种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雌雄同株,原产于巴厘岛的蛇皮果有11个品种,全部属于此类;第二类是雌雄异株,原产于巴厘岛以外地区的蛇皮果属于此类。据"Mekarsari"的科研人员介绍,该公司收集的品种有15个,收集圃面积为5 hm2,为全印尼收集蛇皮果品种最多的机构。该公司另一私人公司收集了6个品种,所收集的蛇皮果种质资源均来自于“Mekarsari"公司。目前大量栽培的有"Pondoh"品种和"Bali"品种。“PO― hdoh"品种较甜,而"Bali"品种较涩。目前在"Pondoh"品种中又发现"Pon― doh super"、“Pondoh hitam"、“Pondoh honey'’等品种。在巴厘有“Sugar cane"、“Coconut"等品种,其中"Coco― nut”品种的植株外表具刺较少。此次考察共考察到“Pondoh"、“Pondoh hone,’、“GadingJ'、“Bali"等多个品种。
3育苗
目前蛇皮果育苗方法有萌蘖条育苗和种子育苗两种。萌蘖条育苗即在母株萌发的多条萌蘖条中选择粗壮的萌蘖条,从顶部往下套进塑料容器,装上土壤或稻糠,经过2个月后待萌蘖条长出更多的根时将其切离,将其移植到竹编容器内继续培育。移植时将萌蘖条的叶片剪掉一半,用尼龙绳或竹蔑条捆紧,放在竹编容器后浇上稀泥,置于遮阳网下继续培育。据"Mekarsari"公司的科研人员介绍,如在母株上顶端加1~2滴煤油,可在不杀死心叶的情况下促进萌蘖,但心叶会受到一定时期的抑制。萌蘖条育苗方法因事先知道母株的性别而培育出所需性别的苗木,多用于像"Pondoh"这种雌雄异株的蛇皮果品种。
种子育苗既可将种子播种到沙床上,待其出芽后移植到聚乙烯容器内;也可将种子直接点播在聚乙烯容器上,通过常规育苗方法育出苗木。种子育苗方法由于不能确定育出苗木的性别,多用于像"Bali"这种雌雄同株的蛇皮果品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teyang/she/2008-12-12/3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