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兽用可注射缓释制剂研究进展


  目前在兽医临床上应用的普通注射剂大多有以下缺点:①生物半衰期较短的药物,临床应用都需要每天给药2次或以上,实施困难,频繁给药不仅耗费人力、时间,而且会引起动物的应激反应;②血药浓度曲线一般呈波状,表现出明显的波峰和波谷,增加了动物产生毒副作用的危险;③ 连续给药必须按规定时间和剂量给药,生产上往往不能严格遵守,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并导致耐药菌株的迅速发展,继而造成新兽药的使用寿命缩短。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客观上也需要研制开发高效、缓释、经济和给药方便的兽用新制剂。缓释制剂可在预定的较长时间内停留在动物体内某些部位,为患病动物提供平稳的有效血药浓度,使疗效-剂量最佳化,减少用药量和投药次数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在各种缓释制剂中,当药物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差或不适于口服给药、病程急或病情严重时,注射给药就成为必要的给药方式。因此可注射缓释制剂以其优良的药动学特征很受兽医临床欢迎。

  1可注射缓释制剂剂型及设计概述

  可注射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injectablepreparations)主要是通过局部注射途径给药,用

  于机体局部、靶部位、或植入注射,并产生缓释作用。与传统注射剂相比,缓释注射剂不仅可以显着提高

  药物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量;还可数日甚至数月注射一次而长时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

  更重要的是部分缓释注射剂还可以控制药物靶向病灶,提高药物在治疗部位的浓度,降低药品的不良反应

  ,增强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而,缓释注射剂比传统注射剂更具优势。可注射缓释制剂可用于生物制

  剂和药物制剂,应用动物范围包括食用动物和宠物等。

  一般认为,适合于制备成缓释制剂的药物其药理作用应有如下特点:半衰期短,t:约2~12 h,普通

  制剂1 d需用药多次;无明显的“首过效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般应在普通制剂80%~120%的范

  围内;峰浓度与谷浓度之比应小于普通制剂;另外药物血药浓度与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有良好相关性,药

  物治疗范围明确也是制备缓释制剂重要的药理特点。此外,为了尽量减少残留等问题带来的影响,选择休

  药期短的药物也是必要的。

  不是所有药物注射途径如静脉注射(IV)、肌肉注射(IM)、皮下注射(SC)、腹膜内注射(IP)等都可以用

  于缓释剂型给药的,只有皮下和肌肉内注射常用于缓释制剂给药。对于缓释,必须形成一个贮库以使药物

  可以从注射部位缓慢恒定地释放,贮库可以通过注射混悬液、乳剂、油性溶液或植入剂形成。目前用于减

  缓药物从注射部位释放的方法有多种,溶液剂、混悬剂和植入剂都是可注射缓释制剂一般的形式。

  1.1 溶液对于水溶液,溶剂需要改进以在注射部位产生粘性溶液或胶体,进而使活性分子能保留在

  贮库以发挥缓释作用。所使用的增粘剂或胶凝剂可以是与水混溶性的物质、天然树胶或合成胶类。

  1.1.1 凝胶增粘溶液在注射处方中加入胶凝剂或增粘剂例如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

  素、羟甲基纤维素钠或聚维酮,可形成药物分子的可生物溶蚀性骨架。肌注或皮下注射后,药物从凝胶骨

  架的释放依赖于贮库中游离药物分子的浓度。一旦游离药物分子从凝胶表面被吸收,就会形成药物的浓度

  梯度,从而使药物分子从凝胶中分离。这类型的缓释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可通过选择控制剂型粘性的适合凝

  胶或增粘聚合物来实现,或者通过改变这些物质的浓度来实现。如聚维酮(18%)用于土霉素(20%)不但能

  增溶,更可使作用时间延长至28~32 h。

  1.1.2形成复合物如果水溶性药物不能形成缓慢释放的贮库,一般不能有效地设计为可注射缓释产

  品。然而,通过将水溶性药物转化为它的难溶性盐或添加络合剂以形成低水溶性复合物,则可设计形成可

  注射缓释制剂。如苄星青霉素和青霉素普鲁卡因盐,疗效期比青霉素钾(钠)盐显着延长。

  1.1.3油性溶液使用油性溶液获得兽用可注射缓释制剂是使用较多的方法,也是产生这类产品的最

  简单、经济的途径。大多数情况下,药物分子是通过油水界面分配释放的,释放速率受药物的分配系数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青霉素 剂量 残留 载体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